教育及培训产业深层分析报告39


3)其他形式

 

企业在大学投资办研究机构:如德国汉诺威工科大学研究所等,大学接受企业委托的科研任务。与企业签订研究合同。建立工学学术交流中心:通过这种中心,大学与企业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研究确定科研任务和计划,向企业和经济界推广科研成果。转让技术等。大学与企业交流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到企业担任顾问,给企业研究人员讲课,企业研究人员也到大学兼课,使学生获得工业研究和生产实践知识。

 

2.教育、生产和科学一体化

 

前苏联高等学校在利用生产单位培养高质量和适应现代生产要求的人才方面,开始走出新路子。在多年试验的基础上,1987年,前苏共中央通过了《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的文件,将教育、生产和科学一体化作为未来教育改革的方针和基本动力。

 

多年来,前苏联高等学校培养过程处于封闭状态,与社会和生产脱离,严重影响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教育、生产和科学一体化正在改变这一状况。教育、生产和科学一体化的基本制度是把教育、生产和科学一体化建立在合同责任制和规定在国家计划的基础上,实行干部的定向培养和再培训制度。其形式是:通过建立教学、科研和生产综合体,把部分教学过程转移到生产单位进行,这种综合体包括教研室的分部、科研实验室和实验工段,同时,实行由重点联合企业、工厂、科研机构、设计部门、医疗机构,农工联合企业组成的部分教学中心、师资交流:生产单位的专家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高校教师参与工程技术部门的业务进修和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科研合作:通过联合体,吸引生产单位、科研机构、大学教授、研究生、大学生进行科研协作,解决跨部门的综合性问题。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在国家计划范围内,根据所签合同,高校要按要求的数量,并在规定的期限内,高水平完成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进修任务;生产单位要保证部分支付专业人才学习所需的经费,要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物质基地和自然实验场,高等学校扩大培养计划或开设新专业时,要支付一次性的基本建设投资,要为合理使用毕业生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