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海,好样的!
几年前在国土资源部的一次论坛上见过曹建海,这位年轻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留给我的印象是新锐,有想法。
果不其然,这几天,曹建海就对《房地产蓝皮书》——同是社科院推出的——开火了。
说实话,并非所有的“开火”、“放炮”都值得赞扬。我曾多次在一些论坛上见过一些所谓的专家、教授的大嘴面孔。某次,一位教育界的高官甚至当场私下对我抱怨“现在的专家,唉!”
但是,曹先生这次的质疑,在我看来,还是比较中肯的。至少,他说了实话,这一点,也需要澄清:并非大家爱听的就是实话。比如,大家打招呼、发短信说“发大财”,都爱听,但这未必属实。关于房地产的尤其是房价的,以及关于股市的,不乏有人打着“民意”的幌子曲迎民意,那并非中肯的做法,是误导,危害更大。
之所以说曹先生所言中肯,一点感受是,2005年,曾认真看过当年的《房地产蓝皮书》,说实话,对当时泡沫初显的情况,反映还是比较真实的。但是,今年也大致看了下,借用曹先生的话说,确实“站在了开发商的立场”上。
我们乐意相信牛凤瑞先生的反驳——“蓝皮书不代表任何人的利益,而是站在学者良心和对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立场上”,我也相信,牛先生确实是这样去做的。但同时也得说句实话,当下,部分所谓学者的良心,实在是靠不住的,很多学者是靠出场费和兼任独立董事谋生的,难道还指望他们开罪利益集团吗?
对于曹先生与牛先生争论的所谓第二点,关于房价会不会降的问题,我想媒体在传达或转述时是有误的。曹所说的是一种现状,即开发商与政府之间的良好的“共生关系”,但他据此作出的判断——2012年滑入谷底跌幅近半,很不幸,或许不能应验,倒是牛先生的预言或许能应验——至少3年以后房价肯定会涨。
实际上,尽管所有人都希望房价降,但是,房价却偏偏没降下多少。去年2月初,从上海飞回北京时,旁边有个小伙子问我房价的事,我觉得应该2008年底买最合适,至晚别超过2009年春天,当时只是一种感觉,现在看来,这种感觉是很对的。如果你留意,其实北京最近的房价是回升的,而二手房则是一路上涨。
不是很奇怪吗?为什么你每个月的收入,在北京的五环内外,不吃不喝也买不了1平方米!过去是,现在依然是,将来估计还是。
这一点不妨扯远点,本来,我也很相信数据,比如销售量多少多少,环比升降多少,后来发现,都是自欺欺人,在说环比下降的时候,你看你家周围的房源,一定没降多少,即使降了,可能也是几套户型很差的。我们不必讳言:在过去10年中,开发商在与房奴的战斗中,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没人玩得过他们!你要求降价,他会很无耻地用美女的低胸打广告回复你——“再低,就不可能了”。
曹先生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是垄断行业的判断,我觉得肯定是正确的,否则,那些开发商如何拿得出那么多钱,买通了那么多人,让人替他们撑腰、说话、当托,托得房价高耸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