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教育,多元办学


文:小雨            编辑:陈健儿

要约到信力建采访可不轻松。第一次去电联系,他在台湾考察。第二次再联系,他在北京接受专访。几经预约,终于在信孚教育集团的总部“堵”住了他。
踏入2009年,金融危机依然笼罩全球,信力建却过着其一如既往、逍遥自在的生活。除了继续有声有色办他的学,开他的幼儿园以外,他还忙着游山玩水,跑讲座和组饭局,游历天下,广交天下有识之士。


周游各地社会办学


21年前信力建创办的第一所信孚学校如今已演变成有23个教育实体、总资产近5亿的信孚教育集团。对于集团的管理,信力建归结出一套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简言之,就是极度精简管理机构,调动集团的每一个员工的个人能动性。“放手发动群众,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之后,信力建便乐得一个“最休闲的老总”的外号,集中精力处理完要务以后,信力建便周游各地去了。
应媒体的要求,撰写时评;更新博客,就社会现象发表他的看法和观点;夏天聚集思想界的左中右三派代表性学者“武夷论道“,切磋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的走向;冬天在广州召开了”儒学会议“;结交天下有识之士,张罗招待来自京泸、港台以及海外的学者和名家;延请各方名家名师到广州讲学;还有组队游学考察,光是今年,2月去了印度,5月又奔台湾……对于这些,信力建称之为社会办学,把他的个人力量发挥到一种极致。


嬉笑怒骂不减当年


对于时弊陋俗,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信力建依旧嬉笑怒骂,锐利不减当年。报纸报道近日33所民校因为种种原因被教育管理部门勒令暂停招生,他慨叹管制何太急,教育部门何时才能从民办教育机构的操控者的角色转换成一个扶持者;今年出笼的中考招生指南长达2百页,他呼吁该退场了,家长的大包大揽会大大阻碍了孩子的成长;台湾每十万人拥有的高校数为1.8所,是大陆高校人均比例的10倍多,他纳闷我们为何不能接纳外国资本办大学,本土制造“海龟“......
对于他真心欣赏的人和事,信力建也不吝于公开夸奖赞美。王石是信力建钦佩的企业家,因为王石有追求、又有财富,懂得生活懂得享受,也做善事。韩寒,往往被老一辈的人视为不知天高地厚的黄毛小子,信力建却大加赞赏,在他的博客转引了韩寒的好几篇文章,呼吁信孚人一同阅读。著名画家陈丹青在今年1月出席了第三届信孚工艺论坛,陈为招生不公平辞别清华大学一事被信力建击节赞赏,陈谦和的为人方式亦为信所津津乐道。
如今金融危机的阴霾没去,人心未免惶惶,信力建却认为当下时期就相当于大自然的秋冬,正是有了秋冬的萧索和肃杀,春夏的妩媚绚灿才来的特别的可贵。换个角度看,金融危机不过预示着中国的经济方向和政策需要调整而已。而经济低迷时正适宜大兴教育,接纳民间、外国资本,多元办学,给予受教育者更多的选择权,把中国13亿的人口资源转变成人力资源。

 

 

——《广州生活无限》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