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和木本


 植物是相对于动物而言的生物,古人认为这类生物通常是静止的、不会“动”的,且经常“植”根一处,以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生命周期,古人泛称它们为“草木”。

  古人的“草木”所指:草,就是草本植物;木,树木,就是木本植物。按照《易经》中有所谓“物以群分”的说法,而且商代甲骨文的文字构造也反映了古人早就懂得根据植物茎的坚硬程度将植物分为草木两大类。甲骨文中有关各种树木的名称都加上“木”作为偏旁部首,如桑、柳、李、杏等等。草本植物的名称则加上“艹”偏旁或部首,如艿等。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早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作为食物、医药所需。这样就开始了古人对各种植物的探索历程。《本草纲目》就是证明。书中记载有大量的草本和木本植物。如今,在国家级森林公园道教圣地昆嵛山,现已找到木本植物60科340种,草本植物600余种。草本是木本的两倍多。怎么辨别草本和木本的办法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今天,植物学家对于竹子是草本还是木本,依然在争论之中。不管是不是。草本和木本的排列组合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不仅可以医疗王公大臣的疾病,也可以医治草民百姓的疾病。

  植物和人类、企业一样,都需要输送营养和“血液”。因此从蕨类植物开始,它们就有了“维管束”这样的结构,维管束的作用一方面里面有输送营养水分无机盐的管道,另一方面,这个结构使植物的茎干变得又韧又硬,使茎变韧的是韧皮纤维,而使茎变硬的是木纤维。所以,如果植物的茎里木纤维特别发达,特别是多年生的植物,木纤维一层一层地生长,就形成了年轮,对于这类植物,一般统称为木本植物。

  草质茎内木质部占的成分很少,多汁、矮小、柔弱。具有这种茎的植物叫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的茎干里虽然也有木纤维,但不发达,大部分都是富含汁液的细胞,使它们的茎柔韧多汁,如果没有毒,则往往成为其他动物的可口食物。一棵草本植物的生命通常较短,一年或几年就完成一个生命周期。但也有特别的,比如:万年青。

  木本和草本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他们茎的支持力量,草本植物的支持力量为膨压。什么是膨压?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后,液泡体积增大,造成原生质体对细胞壁产生的压力。在其形成的同时,细胞壁也形成与其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压力,此时细胞处于紧张状态。当细胞吸水饱和时,细胞处于最紧张状态。膨压的存在,可以维持草本植物挺立姿态。为什么草本植物长不粗?是因为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所以长不粗。

  虽然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不会像青松那样挺拔。不会像望天树那样高大(60米左右)。但草有很多用处。所有重要的粮食都是草,如小麦,稻米,玉米,大麦,高粱等。人参还是很好的补药。因此我们说:人类不能够脱离整体生态而独立生存。自然生态界存在许多真理,我们需要向自然去借鉴,以便其结构更加稳定茁壮。最终完成从“草本”到“木本”的转型。不然就会成为动物的可口食物。

  不能完成,就做在草本和木本之间难以界定的竹!因为人们喜欢把观赏草木时的某种主观感情,转移在草木上面,把它们人格化。例如翠竹不仅是四季常青、茎节分明的植物,也是一位有坚贞操守的居士。草木被雅士人格化及情感化了,正好反映出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都是肯定人之德行与天道是同一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和谐而密切,天与人可以相通。

  竹子也做不了,那就做草吧!正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所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恰恰又说明了草是很强的生命力的!同时也说明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比如投资前景广阔的智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