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大有可为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大有可为

谭汝为

 

1.什么是职业汉语能力?

 

    职业汉语能力,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是人们从事各种职业所必须的基本能力,直接影响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当然,职业汉语能力也包括逻辑思维能力。

 

2.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是怎么回事?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职业技能鉴定中心(OSTA) 组织国内语言学、语言教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的专家开发研制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是测查应试者在职业活动中的汉语能力的国家级职业核心能力测试。它不同于其他语文考试,着重测查语文能力,而不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进行测查。

 

 3.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由哪个机构实施?

 

    北京华美杰尔教育咨询中心从事教育评价、评估和测量方面的研究,同时进行其他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的设计研发与推广。受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委托,华美杰尔承担“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的开发与推广。ZHC主要考查应试者在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得OSTA颁发的《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中心,就设在华美杰尔教育咨询中心。 

 

 (与华美杰尔教育质询中心执行主任张鼎政女士合影)

 

4. 汉语能力教学教师(高级)培训班是怎么回事?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经过多年推广,已经在全国200多所院校扎根。职业汉语能力教学和大学语文不同,后者注重知识和文化对人性情的熏陶;而前者注重实际汉语能力的切实培养。 

 

   (博主与各兄弟院校职业汉语教师进行交流) 

     7月30日至8月1日,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能力建设中心 委托,北京华美杰尔教育咨询中心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龙脉温泉大酒店举办了“第四期全国职业汉语能力教师(高级)培训班”。我应邀出席这次培训,并做了题为《职业汉语的理论思考与得体性原则》的学术讲座。在讲座开始,我朗读了《贺第四期汉语能力教学教师(高级)培训班开班,口占打油诗二首》: 

 

 (“知识、学历与汉语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群英相聚小汤山,尔雅切磋共探研。
     幸有华美稳掌舵,汉语教学谱新篇。

 

     本职能力赖语言,鼎故革新步履艰。
     贴近生活重实用,长风破浪挂云帆。

 

 5.  一个人的知识与能力,究竟是什么关系?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如何?似乎应当是平衡的,就是说知识丰富的人,能力就强;反之亦然。其实,在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均衡上,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现象,《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就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是均衡型的,例如薛宝钗和贾探春属于知识和能力都超群的,贾迎春和贾惜春属于知识和能力都平平的;第二种是矛盾型的,例如林黛玉,书本知识第一流,口语书面语能力很强,但实际能力,例如治家管理能力基本等于零;更典型的是王熙凤,书本知识几乎是空白,但口语表达能力出类拔萃,治家管理能力第一流,但书面语表达能力等于零。——这说明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知识是死的,能力是活的。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是摆在职业汉语能力教学者面前的一个大课题。“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有一年高考给材料作文的题目是“面包与猎枪”,教师教学生进入森林打猎,一种方式是给学生带上足够的面包,另一种是教会学生使用猎枪。其实这是强调:引导学生提高能力,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

    “职业汉语能力测评考试(ZHC)关注的焦点是劳动者运用汉语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去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事实上,人们的语文知识不一定等同于语言能力,特别是不等同于在实际生活和工作现场应用汉语的能力。”(陈宇《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大纲•序》) 

6. 书面语和口语关系如何?   

    语言能力包括书面语表达与口语表达两种。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重视书面语能力,而对于口语能力却不够重视。《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说:君子办事要敏捷;而说话要迟钝。毛泽东给两个女儿分别取名李敏、李讷,就是希望子女勤勉从事,不尚空谈。《老子》四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所谓“大辩若讷”是说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老子和孔子都赞扬了“讷”,所谓“讷”就是说话迟钝,不流畅,吭吭哧哧的。据史载,历史名人,如战国时期哲学家韩非、汉代御史大夫周昌、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三国时期的镇西将军邓艾等,都是“结巴”。他们或有文名,或有武功,都是了不得的人才,口吃并未妨碍他们建功立业,发挥才干。他们都是“讷于言”的代表人物,却都获得人们的尊重。

 

    人们看重的是书面语表达,科举考试从来没有进行过口试。西汉失宠的陈皇后要用“千金”的稿酬,请文坛大腕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以感化汉武帝回心转意。相反,口才好,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却遭到贬斥。例如汉语成语“口若悬河”“摇唇鼓舌”“巧舌如簧”“巧言令色”“花言巧语”“能说会道”等,都带有不同程度的贬义。民间亦如此,丈母娘和未来女婿初次见面,在相姑爷的面试中,嘴笨的吃香,能说的倒吃亏。组织部长分析三梯队干部时,也大抵如此。


    国外语文教育十分重视口语表达。古罗马古希腊的修辞学专著,主要是演讲术和辩论术。对于外国政治家来说,口才不行,及早改行。因为口才、幽默和应变能力在竞选中那是赢得选票的不二法门。我们的官员是上级任命的,口才好坏似乎无所谓的,甚至口才好的却遭贬斥,被认为不稳当,容易荒腔走板,不利于保持一致。因此官场上照本宣科,不越雷池,最为保险,于是套话、空话、大话、官话、尽人皆知的废话盛行。久而久之,大小官员是“面部呆板不会笑,八股盛行假大空”。这涉及文风问题。我曾在新浪博客发表过一首打油诗《文风》:

 

    大报第一版,小字红头文。官话加套话,晦涩罩雾云。
    空洞催人睡,套话烦腻人。索性丢一旁,废品回收频。
    每每听报告,层层传达勤。千篇皆一律,水过不留痕。
    理论新八股,板滞目无神。空空而泛泛,背离实践门。
    衙门作风盛,官僚习气浓。文风与会风,陈陈相因循。
    谎言加谄媚,潜规则横行。假大空泛滥,屡屡出丑闻。
    弊病须针砭,文风宜推新。八股不根除,祸国且殃民!

   

7. 职业汉语教学同行任重道远  

 

    作为职业汉语能力教学。我们要针对传统上重文轻语、重知识轻能力的现实状况,妥善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关系,要解决好知识和能力的不平衡关系,在评价上有所侧重;解决好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平衡关系,口语测试也应上马;要树立良好的实实在在的文风,摒弃形式主义的八股文风;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考查应试人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看来,我们职业汉语教学同行,任重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