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动向的戏剧化表述及影响


印花税动向的戏剧化表述及影响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事情,站在一边看得很确切,忍不住,要说出来,如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小孩,看破皇帝的新衣,脱口而出。

几个月以前,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不懂,就不要乱动》。指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茫然无知,各国政府就急不可耐地推出花钱大计,好比母子在集市失散,无知孩儿一阵躁动。不知道病因的乱医一通,不如静养,或许还有生机,乱医一通,必死无疑。经济学二百年来最大的罪恶,是出了几个凯恩斯这样的人,弄出来一套对市场参数调来调去的怪论。现在世界上养着一批靠这怪论谋生的人,说起来一套一套,酷似那卖狗皮膏药的江湖郎中。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被调出来一个滞胀的怪病,这一次不一定滞胀,但一定再生怪病,因为看不到凯恩斯学派的医术在这几十年有什么提高。凯恩斯学派的擅长之处是换病当医,这是一个屡试不爽的花招,也是凯恩斯学派混到今天还能卖出几张狗皮膏药的原因。

大约半个月之前,又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不可阻挡的无知》,专门针对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无力阻止调来调去,但希望政策不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如此大的反复,好比 10米之内的折返跑,因为面对这种短期内政策反反复复的变幻不定,市场中无数个体在做选择的时候会无所适从。为避免这种折返跑式的政策反复,这里我有一个建议,当你发现上一次的政策不对头,不要往回调头,而是就地停下来。举例来说,现在发现钞票发得太多了,不要急于回笼,无锚的货币,不知道回笼多少是恰恰好,搞不好又弄出一个通货紧缩来,不继续增发就可以了。因为没有校准的参照,发现政策不对头就往回调,会形成来回反复振荡。跳出这种恐怖循环的办法是,就地停下来

写完这两篇,本不想再多嘴,但近日读到财政部一个官员的言论,使用暧昧语言来暗示近期政策,其性质是视调控如戏耍,就忍不住要再说几句。

200987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道琼斯通讯社记者提问,财政部会不会调整印花税。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这样回答:去年919日,经过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双边1‰征收改为单边征收。从当时来看,这个措施降低了交易成本,提振了大家对股市的信心,对促进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我们也注意到上半年证券市场开始活跃,尤其是股市开始回升。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关注资本市场运行的态势,配合有关部门,健全和完善市场内在稳定机制,以保证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稳定健康发展。

如何评价丁部长的这一段官样文章呢?让我先讲一件其他的事情。前几年,夏季用电高峰,在长沙,会出现突然断电的现象。因为事先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断电,有时半夜三更断电了,室内象一个蒸笼,一家人就只好在室外游荡。也不知道什么时会来电,不好作其他打算,就这么游荡一整晚。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饭店碰到突然断电,吃到一半的顾客起身走人,火气大的翻桌摔碗,店方收不到一分钱,还要再三道歉。工厂碰到这种情况就更惨,机器突然停运,产品报废,甚至发生死伤事故。后来一个细微的改进,这些现象就全没有了。就是停电之前,有一个预告。前后只有一个差别,发布了一个信息,人们据此可以早作打算,混乱就消除了。是的,同时影响到很多个体选择的公共政策,无法预料的事件越少越好,最好不要有,否则就会产生混乱。

在短期内出现折返跑式的政策反复,房市和股市,象突然断电又突然来电一样,大起大落,已令人手忙脚乱,左右挨耳光。口口声声说要维护市场的稳定,殊不知大起大落正是政策的突然转向所导致的,每一次股市和房市出现大的拐点,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政策转向。当这种转向趋于繁频,市场中所有个体作选择时因为变化太快,反应来不及,不可避免地忙中出错。个体连接不断的选择错误,累加起来,就是市场的剧烈动荡。所以你喜欢调来调去,请把频率放慢一点,留给人一点作出反应的时间。

没想到,丁部长在政策急速反反复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政策戏剧化为一个悬念。这个新闻发布会可以不开;开这个会,你可以不来;来了,你可以不讲;要讲,你就必须讲明白。所谓新闻发布会的本意,应当是发布信息,澄清事件,方便人做选择。可是,却使用暧昧的语言,来对近期政策做莫名其妙的暗示,这是典型的无事生非,会引来无数揣测,并给造谣提供机会。这就是说,那一番讲话不仅没有提供有用的信息,反而制造噪音,会对很多人的选择造成干扰,增加混乱。

沪深两市的开户数已经过亿,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做选择的信息有二个来源:其一,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获取自己行动的信息,这就是所谓从众行为或羊群行为;其二,就是股评这些垃圾信息。通过各大门户网站财经博客排行榜,可以发现垃圾股评惊人的击点量,竟然数以亿计。这说明了股民的无知和信息匮乏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尽可能让政策稳定,并尽可能多地发布清楚明白的公共信息,以减少个体做选择所需要的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