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冒险、甘于寂寞、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这是实实在在的灯塔精神。
苍茫的大海上,总有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火,在大风巨浪之中默默守望,为过往的船舶指引方向。
灯塔是一种固定的航标,用以引导船舶航行或指示危险区。而现代大型灯塔结构体内有良好的生活、通信设施,可供管理人员居住。
人类早在公元前数百年就已使用灯塔。
公元前 280 年,亚历山大港外的法罗斯灯塔高达 85 米,以燃木材发光为号,是著名的古代灯塔。18世纪末至19世纪,相继出现有反射镜的发光器、透镜灯塔、电力灯塔等。1906年第一座气体闪光灯塔落成了。
而你知道中国最早的灯塔叫什么?建于什么时候?建于哪里?
青浦可以给你答案。
古代法罗斯灯塔曾经引导很多船舶避开危险区
在古代称为泖岛,如今称为太阳岛度假区的地方,有这样一座五层建筑的古塔,是为太阳岛的标志性建筑——泖塔,它就是我国目前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人工海上航标。
泖塔为砖木结构,五级四面,高29米,边长8.63米,坐落于太阳岛文化广场中心。
可是,看这个1200岁的泖塔现在的样子,似乎怎么都不能与灯塔联系起来。它不临水,而在岛中央,这儿又远离大海,哪里来的船只需要引航呢?
五层建筑的泖塔现在是太阳岛的标志性建筑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相传,唐乾符年间(874——879年),僧如海在泖河中筑台建塔,后增殿阁,名澄照禅院。宋代时,改名为福田寺,亦名长水塔院。
那个时候的泖河广阔,行人或专程、或路径,往来频频,来往船只都以泖塔为标志,夜间塔顶悬灯,指示航道,留下诸多诗话。
老青浦有“三泖九峰”的说法,所谓“三泖”,是指金松江、青浦、金山至浙江平湖间连的大湖荡,其范围大到难以想象。
但是到了明代的时候由于水缓沙停,靠近泖河居住的居民,因此想要种植蒲苇获利。而沙遇蒲苇,淤垫尤易,于是长年累月的淤积后只留有一段较宽的水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泖河。
透过蒲苇,可以看到远方的泖塔
这以后再加上海岸线外移的地貌变迁,“三泖”渐渐淤为平地,泖塔灯塔的功用也名存实亡了。
有趣的是,太阳岛附近的居民很多知道一个关于“金牛与定风珠”的故事。
传说泖塔下有一头金牛,正因为有它驼着,泖塔才能在水中屹立不倒。而塔顶的定风珠更是佛家的神物,保佑泖塔千年不动,再大的风雨也不用发愁。
但是,没想到,风大雨大都没有把泖塔怎么样,倒是水干了,海远了,泖塔只能一天天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塔。
然而历史并没有忘记这座曾经功勋显赫的灯塔。
1997年,这座泖塔被国际海事局列为世界历史灯塔遗产;1998年初,经国际航标协会理事会讨论批准,上海市青浦区泖塔为首的5座中国历史文物灯塔跻身世界历史文物灯塔100强。中国国家邮政局为此于2002年5月18日发行2002-10T《历史文物灯塔》特种邮票一套5枚。
泖河的旧景一去不复返,但是太阳岛的开发还是让这里重获青春。也让泖塔“枯木逢春”了一回。
泖塔历代均有修葺,现塔身完整,塔刹和相轮尚存。只是塔顶宝瓶被盗,各层腰檐已残破。重新修整后,虽然与以前的面貌截然不同,但依旧保留了它唐代的塔身,使它唐代建筑的风韵犹存,成为泖河边的新一景观。
经过修葺的泖塔依然保存着唐代建筑的风韵
尽管如此,来到略显沧桑的泖塔下,依然能感受到它长久以来与风为友、和海为伴,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如今泖塔虽已不再是海上灯塔,但它作为一方标志的作用还在,并将继续为人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你见过我国最早的海上航标吗?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