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展望:宏观经济从通缩到通胀


清议:宏观经济从通缩到通胀

 

虽然看上去“漂亮15”只是一个股票投资组合,涉及较多的是公司业绩与估值比较,其实,对宏观经济的判断才是她的灵魂。

 

这好比西医与中医的区别。传统上的西医,大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所强调的是大局观,就算是治牙痛,也会从牙齿到牙周,再从牙周到脏腑积热,以至气虚劳神。

 

在我看来,过去的09年中国宏观经济要点首先是通缩,其次才是保增长。道理很简单,由于通缩对GDP具有缩减效应,因此,即使按可比价格计算GDP有8%以上的增长,但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其增幅必然向下修正。进一步说,由于上市公司业绩都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所以,通缩当中的物价回落对股市的影响当然是更直观的。

 

说起来09年的这一轮物价回落是从2008年5月开始的,当月CPI收报7.70%,较上月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到12月降至1.20%,到09年2月降至-1.6%,7月最低至-1.8%。由于国内本轮通缩早在境外金融海啸之前便已经形成,所以,因公共政策特别是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内部需求萎缩对物价构成的影响,要比出口滑坡来得更加严重。

 

PPI方面,受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影响,09年跌幅远大于CPI。其中,跌幅最大的7月为-8.2%。作为以制造业公司占多数的A股市场,PPI大幅回落的影响当然颇为负面。这也是09年论收复失地的反弹程度A股远远不及美股的主要原因。其中,相对于最大跌幅4460点(6124点-1664点)来说,上证指数自本轮最低点1664点至年末97%或1613点的累计涨幅,只相当于收复失地36.17%,而道指可比收复失地的程度接近六成。

 

好消息是,自09年8月起,CPI逐月回升,至11月终于由负转正,同比上涨0.6%。照这个趋势观察,加上09年基数过低的因素,今年国内物价全面上涨毫无悬念。

 

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角度讲,支持今年物价上涨的国内因素,主要来自人口结构与中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念。前者的重点一是人数庞大的“80后”已开始进入以婚嫁为主的高消费周期,二是城市化聚集所形成的消费升级将加速;后者的重点一是国内家庭消费一贯是上一代攒钱给下一代花,二是强化社保特别是新农合与新农保在打消居民顾虑后释放出的消费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上述人口结构与消费观念的各项变化大多具有周期性,很难在10年内结束,因此,说国内物价面临一个10年的上涨周期,并不过分。

 

接下来,如果受物价下跌影响09年名义GDP增长率很难高于5%的话,那么,即使2010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GDP增幅与上年持平,大致是8.5%,物价上涨将使得2010年的名义GDP增长率突破两位数,达到11%左右。

 

毋庸置疑,营业盈余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名义GDP或GDP绝对价值的更快增长,注定会大大改善企业的盈余环境,相应大幅提高上市公司业绩。同时可以断定的是,2010年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形态,将从上一年的同比增长转变为更加有利的同比增长。这正是我将在下一篇文章要讨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