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庆期间才重罚?
国庆重罚是一种节日执法病
猛药为何只在节假日下?
食品安全只在节假日才引起重视?
王军荣(教师)
北京市工商局表示,国庆节期间,将严查水产品、熟肉制品、鲜冻肉类等食品,一旦发现有违规违法行为,将按上限处罚。根据北京市有关规定,加工注水猪肉的,最高可罚款10万元。(9月30日 《京华时报 》)
国庆节到了,各种各样的检查也莫名的多起来,对于食品安全,在国庆期间,自然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不仅明确表示要查什么,而且明确表示一旦在国庆期间有违规违法行为,将进行重罚。其实,这样的“表态”和“执法思路”我们并不陌生,到了春节期间,恐怕又将“重复”一次。这也成为每个重大节日的“伴随特征”。
国庆节还没有开始,北京市工商局就已经在媒体上大做“广告”了,并且说得那么“严厉”,有点让人家“识相”的味道。这么清楚地告诉你了,要查什么,查到了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如果再犯,就是太不给北京市工商局“面子”了,想必那些违规违法者应该会“识趣”些。这样的“猛药通知”应该能够引起“高度重视”,想必“顶风作案”者是极少的。
其实,北京市工商局这么做,也不新鲜,因为北京市公安局也这么做。8月 11日晚,北京警方开展了代号为“电网”的专项执法检查,为期三天。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从8月11日至13日,将以44家因此前存在卖淫嫖娼问题被查处场所关停情况为重点,对全市娱乐服务场所进行拉网式逐家检查。警方表示,每月11日根据阶段工作重点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整治工作。警方能够事先发出预警,娱乐场所听好了:每月11日,警方来检查。工商局为何就不能发出预警呢?
食品会发生安全问题,不只是在国庆期间,不管在什么时候,食品安全都应该得到重视,然而,监管部门要么是对监管职责推三阻四,要么是事先打招呼。这无疑是在开老百姓生命的“玩笑”。
为什么国庆期间才用重罚?无非是害怕食品问题如果发生在国庆期间,会引起高层领导的不满,就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乌纱帽。权衡之下,保住节日平安,就是保住乌纱帽,至于平时出现问题,则恐怕没有动摇乌纱帽之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天。食品安全不是靠从业者的良心发现,而是由监管部门管出来的。可监管部门如此“监管态度”和“监管方式”,让我们如何能够相信食品是能“安全”的。
国庆重罚是一种节日执法病。只是,节假日的猛药能吓退谁?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0/0930/04/6HQ8ANPU00011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