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堵车已经成为城市的心腹大患,成为市民们的一块心病。一位在北京媒体的朋友,这两天MSN上的签名档上就写着:你会因为太拥堵而不买车或不开车吗?——她其实已经不开车上班,改坐中巴了,写这个估计是有点心理不平衡。
这是一种惹不起躲得起的无奈。为什么会堵?车太多、路太少、规划太低能、管理太落后……,总能说上很多的理由。但在路上经历了太多的“惹不起”、“躲不开”后,人们应该想到,这其实还是个人品问题。
现在路上惹不起的车太多。特权车就不必说了,它们已经穷尽了汽车在马路上所有可能的行走方式,闯灯、逆行、跨线无所不能,活脱脱一个汽车游戏《横冲直撞》的现实版。“社会车辆”虽然有所忌惮,但张牙舞爪者也比比皆是。
一个在家里、在单位道貌岸然的人,一旦开车往往变得无耻。这两年从西方传过来个“路怒”的说法,说在交通拥堵、工作生活压力等因素之下,人们在开车时容易情绪暴躁。在中国,有“路怒”症状的人极多,但病根却跟西方的“路怒”有所不同——同样表现为开车在马路上你争我抢,但很多中国人心里未必“怒”,但行为却实在是贱。
先说一个中西方交通观念冲突的例子:法新社北京分社前社长孟飞家有一个残疾人,当他在北京用轮椅推着家人过马路的时候,“所有的车看见我推着轮椅要横穿马路的时候,它不停反而加速,这就让我很愤怒。我自己不能太控制我的情绪,有一次,一气之下,我就把轮椅放在马路中间,我也不走了。做出这样的危险的举动,我的目的就是让车停下来。”
在西方人的眼中,车让人是必须的,但即便是推着轮椅在中国的首善之区过马路,也必须做好与汽车以性命相搏的准备。
人尚且不让,车以车之间,完全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了。两车若是交会,虽有拐弯让直行、右转让左转、支路让干路等明确的规则,但实际上,吾国的驾车人总是艺高人胆大,不管该不该自己优先通行,直冲着对方就杀过去——这时候,总是心理脆弱的人吃亏被逼停。这种场面,让人想起警匪片中老套的场面:一支左轮只上一颗子弹,弹夹滴溜溜转一圈,然后冲着对手开一枪——打上了算你倒霉,发了空枪算你运气。
有的车主挺操蛋,本来走得也不快,只要你打转向灯想并线,他就拼命加速,又摁喇叭又晃灯,死活不让你并进去。这种心理很奇怪,难道那个车道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还有更操蛋的,明明前边空档都不够一个车身的,他就楞敢在不打转向灯的情况下,强行把车头伸进去,逼得别人急刹车让道。
要是前边出现情况,车辆出现排队,总有人带头逆行冲上去,然后大家一哄而上,把双向车道都塞得满满的。也许前边只是一个小事故,过个十分八分的就自行了断撤离现场了——这下倒好,事故处理完了,交通却没法恢复了。
还有更生猛的,明明对面来车,还是强行占用对方车道超车,眼瞅着就冲对方直撞过去,并不断地晃大灯威胁,把对方逼得向旁边急打方向——正应了那句老话,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
至于长时间占用快车道开慢车的、在两个车道上并肩行驶的、夜间一直开远光灯的,大家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我们整天耳濡目染,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但要是让初来乍到的西方人看到这此,会做何感想呢?
央视《时空调查》曾做过一系列“外国人看中国”的节目,其中提到一个叫汤姆的伦敦人,到北京三年多了,整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并不是因为他穷,开不起车,而是有如下理由:
在中国的大城市里开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你需要一直观察周围的路况,人们经常违反交通规则,非常不安全,非常容易发生事故。我记得我家人去年来北京的时候,他们不敢相信这里的道路,似乎车从各个方向开过来,他们坐在出租汽车里面,但是依然非常害怕,他们想天哪,他们都能活着走出出租车吗?
当然,事情不像老外想得那样夸张,绝大多数人是会活着走出出租车的。中国每年死在马路上的人虽然位列世界第一,但已经有好几年没有突破十万了。
在路上管交通的,是交警,交警中最重要的两个部门,一个是秩序、一个是事故。 “秩序”二字很有意思,它们明明白白地道出了交通畅通的真谛,而一旦不讲秩序了,后果无非有两个,一是交通拥堵,另一个就需要事故部门出马,去料理后事了。
秩序的保障并不难,交通安全法中,对人、车、路规定得清清楚楚,谁该走什么地方、谁有优先通过权,什么情况下禁止通行,只要是从正常渠道拿到驾照的人,全都应该门儿清(拿驾照有诸多绕行路线也是吾国一大特色)。只要遵照执行,应当会秩序井然,就跟老外在他们家乡看到的那样。堵车虽不能完全避免,但在欧洲国家,除了全民出游的节假日,日常交通确实比较通畅。在德国,由于人们恪守交通规则,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很多高速公路路段不限速,二是公交车也能有准确的时间表。
在德国高速公路上,时速160公里以上是平常事儿,时速200公里以上也不稀罕。能随意飚到这样的车速,除了车好路况好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德国人有极强的“秩序精神”(世界上车好路好的地方多了,又有几个能像德国高速公路那样不限速?)。德国人开车的时候都按程序走,所以可以互相信任,彼此相信对方也一定会按程序走,该自己优先的时候不必谦让,该别人优先的时候一定要让。比如,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车不会长时间占用超车道,遇有超车信号,一定会及时让开,大车也不会突然去抢占超车道。这样一来,就不会难以预料的意外情况导致事故发生。国人经常抱怨高速公路上测速点太多,想想看,真要不限速,以国人的行车习惯,高速公路肯定会成为恐怖的死亡地带。
德国的公交车也以守时著称,它们也有自己的运行时刻表。居民要想乘公共汽车外出,可以事先查阅要去的公交站的时刻表,按时到站上车,不必在站台上望眼欲穿。请注意,这里说的不是轨道交通,而是普通的公共汽车;说的也不是公交车的正点发车率,而是每辆公交车经过每一个车站的正点率。想做到公共汽车准点运行,如果没有良好的城市交通秩序,只能是一个梦想——在我们这里,确实是一个梦想,即使整天喊公交优先也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其实,很多国人开车时不是不想讲规矩,只是你要讲规矩,就总是被不讲规矩的人欺负,最终也只好入乡随俗,学会杀出自己的一条路来。而人人都不想讲规矩,马路上就容易乱套,两个车主一次不成功的赌博,就可以引发一起事故,而事故不论大小,就是一次交通拥堵的发源地。
不知道为什么国人爱在马路上耍流氓?——当然,国人也不只爱在马路上耍流氓,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百舸争流千帆竞的场景无处不在。我曾经有过搞笑的经历:有一次在车站排队买票,我前头有一个人,后边一位大姐一直紧贴着我,还不时往前拱我,我回头一看,只有大姐一人。总共三个人排队,大姐还要制造紧张空气,好在我是一位成年男人,要是碰上老弱,大姐是不是会当仁不让地插队呢?
(此文授权新浪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