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稽查房地产信托风险,房价还能坚挺多久?


自从今年4月份出台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尤其是新国十条。有关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就一个接一个,一轮接一轮。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方---开发商,如银监会要求各家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的贷款要严格审查;证监会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再融资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即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商借壳上市、配股、定向和非定向增发、重大资产重组等行为,而且必须征求国土资源部的意见。这样很多开发商将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尤其流动资金压力更大。还有就是加大各类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力度,增加市场供给。另一类是针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方---刚性需求的普通市民和投资性需求的投资者,如以家庭为标准,限制套数、限制贷款、提高房贷利率,包括传闻已久的房产税、物业税等等。当然,对普通市民的刚性需求,如第一次贷款买房,不管是首付比例还是贷款利率都是有政策的。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前几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能说是功不可没的支柱产业,(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把房地产定位为支柱产业)最起码也是关联行业比较多的龙头行业之一。这一点,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市民,都是认可和接受的。但令专业人士看不懂、普通市民无法容忍、高层头痛的是芝麻开花---节节走高的房价。房价已经高到何种程度,大家不妨看看很多来源生活而艺术化处理的影视作品,如《蜗居》、《蜗牛也是牛》等,高房价正在改变着一代人的价值观、爱情观、世界观。各地爆发的和房地产有关的恶性案件,包括强制拆迁引发的自焚等等,高房价正在改变着某些人的生存权、生命权。我们敬爱的温总理以及其他高层,对高房价也多次表态,高房价甚至已经威胁社会的和谐环境,使得政府的信誉受到了影响。

不管,房地产市场有多大的作用和贡献,就他目前的表现,高高在上的房价都不再具有继续上涨的动力和空间,即使不是顶部,也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阶段。高房价已经成了“过街老鼠”!

但是,房地产市场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各方利益集团,包括地方政府、开发商、中介、投资客,其中各色灰色收入更是司空见惯。其实,中央在08年已经看到并采取了相关的调控政策,不过,都被各方既得利益者给化解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房价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只是短暂的调整了一下,除了当时的深圳等一线房价已经大幅上涨的城市之外,其他地区的房价下跌幅度都不大,包括浩峰兄弟所在的郑州。

房地产开发商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借道各种信托公司,发行了很多房地产信托基金。而各色投资客更是利用各种手段规避政策,什么层层过户法、假离婚法等等,房地产销售商、中介公司也是挖苦心思的“帮助”。政策上的漏洞,是可以弥补的,关于套数的认定等都逐渐的明确了,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细化规则。现在已经出台的政策,已经让那些有独立专业分析能力和风险意识较强的各色既得利益者如开发商、投资客全身而退。而那些现在还在进入的后来者,必将成为最后一棒的接盘者。

对于那些手里有大量闲置资金的人,面对通货膨胀,房子还是一个不错的保值增值投资工具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一点是被历史证明的。比如在民国初期,在北京10量黄金可以购置一套不错的四合院,那是因为10量黄金所代表的社会价值与一套四合院相当。再比如10量黄金也可以娶四房貌美的姨太太,这是因为10量黄金所代表的社会价值与娶四房貌美的姨太太相当。现在10量黄金(500克)的价格只有16万多点,在北京能买什么房子,大家自己看吧。而一套四合院在北京价值几何,相信大家也都能判断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一套四合院的社会价值,不管在那个朝代和时期,其代表的社会价值只是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了,民国初期是10量黄金,现在是人民币1000万或者更多。因此,如果有人告诉你,实物黄金可以保值增值,你可以鄙视他了。

虽说房子在面对通货膨胀时,是最佳的保值增值工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房子都具有这个功能。而是那些高档社区、别墅等,才是这样的工具,能够承载这个功能。还有就是商铺或者高档写字楼。

所有的一切,都会随着房价的调整而改变。

浩峰兄弟,再次郑重声明:请相信我,房价也是会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