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应变卖部分资产补充社保资金的可能会遇到强大阻力而变得困难重重
社保资金是社会劳动保障资金的简称,也简称为“社保金”,是由国家和地方社会劳动保障局统筹的,通过国家、地方、单位集体和个人多渠道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参与社保的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是为参保人员的未来生活提供最基本保障的“养老金”和未来生命意外抢救或医治的“救命钱”。社保资金被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管理部门按照规范许可的操作程序而进行投资增值的活动,即转化为投资资金,也称为“社保基金”。社保基金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简称,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
据《新京报》报道,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表示,全国国有资产规模超过40万亿元,却不缴或很少向国家缴纳利润。国有企业从1997年到2007年没有上缴利润,后来即使上缴比例也很低。过去,国有资产只有三万多亿,就业人数达8000多万。当前国有资产达40多万亿,就业数只有2000多万人。“40多万亿国有资产变成一部分人的利益分配,这是不合适的。”周天勇还建议,应该加速国有工商企业和金融企业资产的社会化,变卖一部分国有企业资产,来补充社会保障资金,改善收入分配。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起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和义务相适应、管理和服务社会化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四届三中全会还提出“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两个基本的现实条件: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是历史债务问题。21世纪,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正在加剧,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系数逐渐提高,养老保险金支付将进入高峰期。在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的同时,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资金短缺的现象日益突出,养老保险基金进入紧张运行状态,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基金赤字运转的局面。 历史隐性债务是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历史债务压力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部分基金积累模式在大部分地区因为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而名存实亡。一旦我国经济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当期收取的养老金是不可能支付得起退休人员的退休费用的。如果不能采取多种措施化解由于新旧养老制度转型而形成的对中老年职工的历史欠账,未来终将会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重大冲击。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在巨额缺口,支付压力逐年增大,支付风险日益凸显。
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称国企应变卖部分资产补充社保资金,应当变卖一部分国有企业包括国有金融企业的资产,来补充目前亏空严重的社会保障资金,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收入分配。除了财政收支要公开、透明,国有资产的管理也要公开化、透明化。笔者完全赞同周天勇教授的观点,社会保障要公平合理,要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土地出让金制度应废除,土地出让金实际上是从农民手中低价强征土地后高价倒卖,政府不能与民争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得越来越复杂,管理成本越来越高。社会保障资金筹措不规范,对资金的管理水平有限,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有待改善,电子化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国企应变卖部分资产补充社保资金,在操作性方面预料受到地方政府和国企的强大阻力而变得困难重重。
社保资金亏空严重 应当变卖国有资产补充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