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去三联“时代很超女,中国不高兴”的活动,顺便买了本《80年代生人成长史》,封面相当难看!而且书里硬伤太多,比如有句话“我过的就是王朔的那两本书名《晃晃悠悠》和《支离破碎》”。乐翻!这个责编咋就没看出来呢?不过简单翻了下还是喜欢的不得了:双横量的“永久牌”自行车,《大众电影》《健与美》,挂历上的女星,跳茅坑跳皮筋儿,玩弹球丢沙包儿,《新白娘子传奇》《恐龙特急克塞号》《小龙人》“眼睛保健操”,闰土,学校门口值周生检查红领巾,英语书里的李雷和韩梅梅,小浣熊干脆面,雪人冰葫儿双棒儿橘子汁,奥数参考书,贺卡。。。
看来80后都开始怀旧了,而且显然是个可以利用的好商机。当然了,过去的并不像想象的这么好,但是因为过去了不会对今天有什么伤害了所以人往往喜欢重新提起。而且显然80后都知道利用这种商机,公司有小编最近就打算弄本关于国货的书,梅花牌运动服,海鸥相机,乐凯胶卷,永久自行车,凤凰自行车,回力胶鞋,飞跃胶鞋,双星运动鞋,万紫千红润肤脂,郁美净,蜂花洗发精,健力宝,大白兔奶糖,小白兔儿童牙膏,德生收音机,小霸王学习机,英雄钢笔,鸵鸟墨水,北京牌暖水瓶内胆。。。感觉挺好玩儿的。
不过好玩儿归好玩儿,其实我一向很反感自己陷入某种情绪里面,我觉得一个人鬼迷三道的瞎陶醉怀旧啥的弄得叶公好龙小布尔乔亚矫情还觉得气质特好其实有点儿傻逼。但是可惜,一个人反感的其实往往是这个人挣脱不掉的,人也拒绝不了他要拒绝的东西,用力太猛都会反弹回来。所以我经常觉得自己很傻逼比如看上去无所谓但其实经常为明天的事儿忧心忡忡,虽然我知道明天的事儿今天再忧心忡忡也不会知道,而后天自然就知道了,但是这种常识对于情绪来讲一无是处。
所以我想回头买本50年代的给我爸再买本60年代的给我妈。其实对于他们来讲,可能是真能觉出人生风驰电掣白驹过隙,当然了,觉出来也未必能怎么着,因为人生都是这么回事儿,所以这种情绪也就不叫个事儿了。
其实写到这突然很想听侯德健的《归去来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青春将芜。。。老友将芜。。。心琴将芜。。。就像几年前的那个段子“二十年后再相聚,你一堆我一堆,化成灰其实,谁也不认识谁”,这个听上去心理不是滋味儿,但是其实对于不言自明的东西最好懂得拿来开玩笑,反正殊途同归,早晚是一样的结果,所以这个脱敏反应做的越早越好。记得自己小时候经常玩儿的一个非常变态的游戏——写遗书,这个原因或许和一位亲人的猝然离世有关,可惜那会儿人太小了,无从下笔。开头都是“爸爸妈妈。。。”然后就没了。
还记得中学写作文的时候,经常写这样一句话“我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好像是抄的新概念,反正挺好使的。可惜那会儿哪叫什么站在青春的尾巴上,而现在,稀里糊涂的,竟然真的站在这个尾巴上了,而且马上就要出溜下去了,所以前两天生日都没好意思过。我这种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的年龄也没什么庆祝的必要。反正生日那天北京他娘的突然降温,我也不知道想啥呢穿得特别少晚上跑出去和两个杂志的朋友聊事儿,也收到一些短信,风平浪静。仅此而已。
不过前两天去小戴的空间,发现他找了一些好玩儿的东西,我偷过来,看看别人的26岁都在做啥,看了之后有点儿“信凤姐得自信”的意思。开心!
张艺谋,26岁时候,在陕西咸阳国棉八厂做工人。
贝多芬,26岁时候,听力丧失。
小布什,26岁时候,在空军当飞行员。
朱元璋,26岁时候,在搞红巾军起义。
普京,26岁时候,在当特工。
尼克松,林肯,26岁时候,都在当律师。
斯大林,26岁时候,被捕入狱已经7次了。
曹操,26岁时候,担任洛阳公安局副局长。
胡锦涛,26岁时候,在水电部刘家峡房建局劳动。
王石,26岁时候,在兰州铁道学院读本科。
胡雪岩,26岁时候,在钱庄当伙计。
看了这个确实可以得到一点凤姐似的自信,当然只是凤姐似的自信。因为任何没有自我认知障碍的人都知道成功是很难复制的,还不是才气和努力的问题,关键是,机缘难求!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