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抉择


 

离开原来的公司已经有一个月了。本来想好好休息一下,整理一下思路,然后才去想下一步的工作。无奈,天不遂人愿,江湖上惊现“追杀令”。承蒙业界的大佬们看得起,不同的邀约纷纷出现,以至于令本人无处隐藏。

 

好像突然面对着一个万花筒一般的新世界,突然间有许多种可能摆在了面前。这些机会既有我们种子行业以内的,也有来自完全不同行业的邀请;既有“民族的”,也有“世界的”;甚至还有一些“投行”朋友们的鼓动。让人一时犹豫不决。我感觉像是乡下的孩子进了迪斯尼乐园,一时有一点眼晕。

 

行业外的邀请和开出的条件极具诱惑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离开误打误撞了十多年的行业,舍弃了熟悉朋友、资源和客户,总觉得有些可惜。外面的世界也许很无奈。有时候感到自己很农民,到了关键时刻总有一些“故土难离”的感觉。

 

种业是一个古老但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据中外的不同研究,它单一的因素对于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超过了50%。这也很符合“他老人家”所倡导的“外因是变化的根据,内因是变化的条件”之说。随着生物技术的出现,种子产业在过去十年间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提速。而且,在全国范围内的整合和并购,在本人看来也会逐渐成为趋势。一个本不引人注目的行业,突然间引得“众目睽睽”,总觉得像一直守着的一个烂泥塘,突然间变成了“地王” -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种子产业的入门和话语权的门槛很低。一个市值数亿人民币的公司在其它行业也许只能是“无声无息”,在我们的行业恐怕是已经坐上了前XX强的交椅了。这也引得行业外的游资垂涎三尺。唯一让他们担忧的是搞不清我们行业内的种种“潜规则”和步步陷阱。

 

咱们业界还得抓紧时机了。一旦外界探听出咱们“地雷的秘密”和“各庄的高招”,其他行业的小虾小蟹们都会到咱们的池塘里来浑水摸鱼,称王称霸。正像传说中的“武大郎”那样,据说他东渡扶桑后,一种高大、威猛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咱们的种子产业终于熬到了不错的时候,又逢中国股市的逆市强劲,超倍数的市盈率,高启的期望值,为无数个上了市的和准备上市的公司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这颇像卖楼盘时候推销员们通用的伎俩:甲楼的投资回报率很高,在甲楼边上新起的乙楼盘参照甲楼的投资回报率系数。殊不知,新起的众多楼盘早已经改变了周边的楼市的供求关系。

 

无论如何,大市的利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凡是能够、曾经能够或者预期能够在市场上兴起一点波澜的小鲨小鳄们也自然受到了追捧。这也许就是本人被“追杀”的缘由吧。颇像北京二、三环以内的别墅,第一卖点就是“稀缺”。

 

以本人现在意愿,恐怕是和“一休哥”差不多:“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下”;但是以未来公司的立场来说,恐怕是时不我待。毕竟,“一年之际在于春”。所以,为未来的公司着想,本人也应该尽早做出最后的抉择。

 

据说,围棋高手的苦恼不是会不会走棋,而是战略的制定、调整,以及在几十种可能的着手中做出最正确的抉择。我不是围棋高手,但是现在似乎也开始体验到了他们的痛苦。

 

痛苦的根源还在于,不想在多年以后回首往事,像祥林嫂般地重复“大话西游”里的那段流传很广的雷人台词:

 

“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我们前,我没有珍惜,现在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