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钟师在搜狐汽车所做的访谈 (一)


丰田章男来华不会带来意外新闻

    主持人:今天下午丰田章男会在中国发表讲话,您最关注他今天下午可能会发表一些什么东西?您最想问他一些什么事情?

  贾新光:丰田章男在美国国会的发言,事后看来他是精心准备的。确实是反复推敲,做了很多准备,现在来讲他主要的意思就是三点。一个是丰田一贯是重视质量的,我们今后还要重视质量。第二,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扩张过快的时候,没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第三,下一步措施,他主要讲了两个,一个是成立一个专家组,更好的来判断问题。另外一个是,他派了一个监管代表,直接给他汇报。现在来看,他在美国所面临的问题和在中国不太一样。美国现在大规模召回工作还没有完,还在做。第二,面临的是赔偿问题。已经出了事,他现在往回倒,有的事当时不知道是这个问题,当时出了事以为是自己操作失误,现在消费者往回倒,现在重新判断。这种案例会越来越多。另外,罚款,甚至不排除有刑事责任的问题,现在罚款是三个单子,一个单子就一千四百多万美元。如果都确认了,那就是四千多万美元的罚款。 

    丰田章男美国之行,按照日本的说法就是修补形象。他不可能这一次就把形象修补了,以后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丰田在中国的召回量很小,七万多辆,现在中国的消费者主要是心理不踏实,是不是其他车也有问题。质量监督局发了一个通告,国内生产这一块质量监督局能够监察到,但是进口,可能是美国生产的,或者是美国来的相同的零部件现在不太掌握。从舆论上,对丰田在中国的销售也是不利。现在它已经跌出前十。它去年在中国的销售也不是很好。现在更是雪上加霜。因为中国的市场对丰田来说非常重要。应该说它最大的是美国市场,其次是日本市场,第三就是中国市场。美国市场250万辆,日本市场不到二百万辆,中国市场七十万辆。下一步中国市场还在迅速扩大。它 对中国市场原来不够重视,现在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所以他到中国来,目的应该是释疑。能够把你的疑虑给解释清楚了。我在中国服务中国市场,中国的生产体系和 美国不一样,因为中国强调国产化,零部件不是一个配套的。再有,他会在中国注意以后采取什么样的质量和措施。这都是猜测。所以,应该说不会有意料之外的新 闻。

  钟师:得到这个消息通知,当时是感到比较惊讶。因为在上周三四丰田章男刚在美国完成他的质询。所以在那么短的时间,也是旅途安劳,我觉得足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丰田章男将在今晚发布会上讲什么东西,我觉得倒不是很主要,因为再说也说不出在国会质询里面高密度、高强度、大信息量的东西。而且美国涉及几百万台。中国的召回7.5万台,也不是很多。如果是单纯的召回权重来看,中国市场对丰田这次召回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问题是,这次丰田社长那么重视中国的市场,还是考虑到中国市场将来是仅次于美国成为丰田最 重要的海外市场。在这个意义上,觉得任何一个误解或者消费者的不信任,对他未来市场是有很大的损害,所以借这个机会,一个是要跟中国各方面进行一个解释, 澄清一些问题。第二,也打消消费者的疑虑,因为现在通过网上,我们网上也看到很多的消费者留言。虽然消费者说的东西未必都是从专业角度来说成熟。但是作为 普通的消费者发出这些疑惑,我觉得完全值得汽车公司高度重视的。这次看来丰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依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点值得关注。倒不在乎他能说什么。因为他为7.5万辆,也不至于专门到中国市场来对消费者道歉。因为很多都是隐性、潜在的危险可能。至少现在中国还没有开始有确实的消费者的事故报告,甚至于人身伤亡的事故报告。从严重性来说,现在并不显著,但是从意义来说,我们觉得还是蛮大。

丰田生产方式没问题 在华问题有三点

  主持人:就您看,现在中国在售的丰田车辆,他的质量有没有保证呢?

钟师:质量是这样看,所有的汽车公司召回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只是数量、规模的问题。

    如果涉及使用不方便的故障,不在召回之列,所以质量的范围更宽泛,如果局限于召回的问题来看,即使是召回,每年即使在中国也是有很多次的召回。所以,我觉得丰田总体质量未必比别人差多少。你要说比他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差,这个话不成立,也没有事实证明。只是有错必咎是一个企业对待消费者认真负责的态度。即使事情闹得再大,消费者也没有必要疑虑某一家企业有特别差的东西。因为这个东西无非就是说召回的数量或者媒体的传播深度,可能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变化而已。 

  贾新光:我理解召回是厂家一种主动的维修。一般情况的维修是出了问题,你来修。这种情况是你没有出问题,他主动给你做修补,把这个隐患解除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召回其实对消费者是一种保护作用。召回的本意,这也是政府让他召回,或者是自己主动召回,为了解决没有出问题的车的隐患。召回应该是家常便饭。美国三年召回了两千万辆,丰田850万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去年召回56批,130万辆。差不多一周要有一次。今年一月份以来已经有1617召回了。56次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这次召回引起注意,不是召回本身的问题,主要还是丰田在质量,第一,因为扩张过快他对质量忽视了。第二,出了问题以后他是想把这个事范围缩小,比如美国说他要召回所有都得召回,他希望能够召回一部分。美国高速公路管理局就同意了,可以召回一部分,因为他也不清楚有多大的范围。问题就出在这儿,美国的法律是不允许这么做的。对问题的判断还是没有定论。一开始说脚垫,后来说踏板,美国人怀疑是不是他的电子程序有问题。丰田章男在答辩中咬死了,没有问题。因为如果是电子程序有完成,那整个一套系统就完蛋了,这个召回的成本就太高了。这个也不好判断。美国的高速公路管理局的负责人也说,我们没有这个设备去检测,也人手不够,他也解释了。估计按现在确定的踏板问题来召回。另外,丰田为什么这次召回量这么大。首先他采取的生产方式带来的问题,他为了降低成本,所有车采用通用的。他的门拉手都是一个系列,结构都是一个,美国车的长度、规格有不同。现在来看,他的踏板也都是一个。整个都通用。这个风险很大,一旦这个出问题,所有的都会出问题,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样就会造成风险大。现在也有人在反思,日本是垂直性的配套体系,他比较优势的地方就是,他内部的盈利力比较强,成本比较低,但是另一方面,它的风险极高。一旦出问题,带来的影响非常大。这是它下一步要改进的地方。

  主持人:现在消费者还有一个质疑,丰田在美国、欧洲、日本都有大规模的召回,唯独在中国没有大规模的召回,是不是他们对中国的消费者有所轻视?

  钟师:现在很多消费者有这种观点,他们不知道行业背后的故事。因为第一,同类车在日本不存在召回的情况,因为它的系统都是很好。在欧洲之前也处理干净了,没有酿成太多的事情,在欧洲和中国都是一样,没有出太多的事情。唯独在美国,丰田基本上老在美国国内的厂家占有率里面,排在第二位的程度。当然有个别月份它会上升为第一位,总体来说是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这样,它的市场占有率太高,涉及的产品一旦波及,量也大。而且通用性太强以后,波及面也大。这个事情原因在这个。国内,丰田在整个合资企业的中间,它本身占的量也很靠后。好的时候也就是第七位左右,偶尔报道的问题,跌出第十位,这只是短期的。在国内它也不是最强的合资厂,量比较少,波及面也很少。并不是在美国召得多,在中国召得少。因为它在中国的占有率很少,这一直是丰田引以为憾的。我们要相信我们的政府,因为这个东西是由中国政府方面把控的,所以有关部门也不会熟视无睹,任厂家愿意召多少就召多少。对于这一点大家不要过分的钻牛角尖。

  贾新光:现在有人怀疑丰田它的生产方式。其实它的生产方式本身没有问题,它提倡的人人都参与管理,下道工序为上道工序把关,标准化作业,他想了很多办法来控制质量问题,这些都是应该肯定的。丰田为什么能走上世界第一的位置,你不得不承认他有一套很厉害的管理支撑着。现在来看丰田在中国的问题应该是反映还不是质量问题,丰田在中国,第一,大家总觉得它对中国市场不是很重视,这个反映在,前几年它采取每年推一个全球车型。有一年是凯美瑞,有一年是普瑞斯,有一年是卡罗拉,推全球车型没有问题,但是它在中国遇到一个问题,现在其他公司都在专门为中国设计车型。所以它在中国的适应性就不是那么适应。第二,竞争对手特别多,因为中国的黄金排量是1.6,所以很多公司都做这个。而且这里面不乏模仿。这样造成他很难办。海狮,多少家厂商生产。他遇到的竞争也是比其他的地方更激烈。现在反映丰田的价格比较高,这有一点怨言。但是他价格又不是能够随便降价促销,这个东西也麻烦,他大幅度降价对这个品牌影响也是很大。

  还有一个问题,丰田在中国的那些人员对中国的情况比较了解,他们有很多想法,我觉得都是很对的。但是反映不上去,他们说丰田的层次太多,大象似的,推也推不动。他要动起来就止不住。原来丰田(中国)在海外部下面。现在丰田(中国)和海外部应该是平的了,稍微好一点。通用已经把第二个总部放在中国,这个重视程度是更高的。

   钟师:之前由于丰田的成功,整个汽车行业和社会对丰田过分的神化、过分的崇敬、敬佩。本身过分的膜拜也不对。现在丰田由于突然遭受这次挫伤,又把丰田贬得一钱不值,或者就觉得丰田的生产方式、全球化战略、通用化采购、本地化采购都出了问题,好象觉得都不行。你说不行,实际上这又缺乏一个科学分析,评论一个事情不要左右摇摆或者上下颠倒,不要走极端。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第一个,关于丰田的生产方式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或者是对行业没有指导意义。本身提出这个想法是对行业的不了解。丰田对整个行业有很大贡献,它是一种思想,而不是具体的技术、方法解决具体问题。他是一个体系、一种概念,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成是一种哲学。这不应该随着年代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思想还是会长存的,但是不同阶段会注入到不同新的血液、新的改善。因为丰田自己也说,他要永远改善、不会达到终极。他们也不认为丰田的处理方式是一种终极的方法。

  现在很多人讲丰田的事情是不是全球化战略扩展太快了引起的。我们往往看待一个问题,某种概念化的程序太多。因为作为一个跨国公司,如果你不全球化,你怎么称之为一个跨国公司,所以跨国公司做全球化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也是中国所有汽车企业梦寐以求的。所以全球化本身不是问题。对跨国公司来说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问题。从丰田降成本,大量的零部件采用通用件,研发的设计结构是一样的,这个从节省成本来说也是对的,现在我们看通用也好,大众也好,全部按照这个路子在走。因为丰田之前在这方面做得成功以后,这是汽车行业通行的做法,是一种趋势,只是丰田的规模现在做得比别人大,一旦出现问题,涉及的面比别人大,所以你不能因为这个责任大,把源头给否定了。

    丰田本地化的采购策略,在这个问题上,恰恰是丰田照顾了本地化采购的问题。全球化采购是分别采购,比如说你在美国生产那么大批量,你大量的供应件、零部件的采购竟然落实在美国。比如说如果丰田全部用自己的下属企业电装来供应美国的工厂的话,美国的国会又要抵触,美国的汽车行业协会又要反对,这会给美国的社会经济没有带来好处。原来美日贸易在汽车方面的摩擦在这一点上冲突。所以丰田改变了策略,在美国工厂生产的东西尽量在美国采购,这也是回馈于美国社会,也是帮助美国的企业成长。将来中国的企业到国外,你不能老是带着中国零部件企业出去,你得便宜了,这个事情是不成的,是会受到制裁的。现在,日本下属的电装的质量完全能够达到质量。但是在国外委托外国供应商做的时候,质量管控难以达到像电装这种水平。这次出问题,都集中在美国CTS供应商身上,而不是日本的电装身上。不同的供应商在做同样的部件里面,他的质量方面也许是有差异的。即使一张图纸在不同人身上做出来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你要指责丰田在美国本地化的做法,实际上是冤枉丰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