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发展。然而,科技是潜在的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不等于先进的生产力水平,科技成果只有被开发应用后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整个转化过程与信息消费的关系如图1所示:
![]() |
图1 科技成果与信息消费的关系
|
其中后半部分为技术转化阶段,即技术成果通过开发应用,形成新产品新工艺,进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之过程。在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每个阶段皆离不开信息消费,也就是要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研究、利用信息,消除不确定因素,进而指导行动,用充分的信息消费来保障转化过程的顺利进行。本文仅阐述技术转化阶段的信息消费。
1 选择合适技术成果的信息消费
沟通供求信息,让用户能迅速找到所需技术成果是实现技术成果转化的第一步,其信息消费内容如下:
首先,利用信息手段寻找相关技术成果。其途径有:通过信息检索工具进行系统的检索,如:中国专利局的《专利公报》、英国Derwent公司的《World Patent Index》(世界专利索引)、美国工程情报公司的《The 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国家科技部的《科学技术成果公报》等;走访现有的信息机构和信息市场,如:技术中介公司、信息中心等,它们是信息的集散地,从中可获得相关技术成果;取自新闻媒介,目前各级广播电视和各类报纸多数都设立了技术信息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等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成果信息,只要注意收听收看,也可获得相关成果;网上查阅,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改善,大量的技术成果已在网上公布,特别是利用国际联机检索手段可查阅世界范围的技术成果。
其次,调研相关技术成果的可靠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判断相关技术的可靠性,信息消费的任务主要是考察技术是否符合相关的科学理论,各项参数是否准确,关于该技术性能、功能及市场前景的介绍是否有不实之处。确定相关技术的先进性,信息消费的任务包括:调查该技术产生的背景,即该技术是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还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改造出来的,前者今后还有改进余地,生命力旺盛,先进性好;研究相关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刚刚兴起的技术有较大发展潜力;比较研究同类技术的功能、性能和特性参数等。分析相关技术是否适用,信息消费的任务有:研究该技术与现有的相关技术是否配套,在当前条件下,该技术能否被开发应用以及该技术的社会可容性等。
第三,研究相关技术成果的技术经济指标,信息消费的主要任务是调研该技术成果的开发应用是否能提高产品产量、增加产品品种、加快生产建设速度、减少投资、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利润,即通常所说的八大技术经济指标。
2 确定技术成果转让价格的信息消费
技术成果转让价格的合理制定既利于技术成果的研究,又利于技术成果的转让,定价过低会挫伤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定价过高,令人望而却步,会阻碍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信息消费可为技术成果的科学定价寻找依据。
2-1 调研影响技术成果价格的因素
调研影响技术成果价格的因素是科学定价的基础,内容主要有:①技术成果的成本,包括科研过程中的材料消耗、仪器折旧、工资、调研费、协作费用等;②技术成果的寿命和适用范围,寿命长、适用范围广的技术成果价格一般较高;③技术成果的内在质量,是核心技术还是辅助技术, 是首创技术还是改进技术;④预测相关技术成果转化后的经济效益;⑤技术成果的转让次数,转让次数越多价格越低。
2-2 调研技术成果的定价方法及其特点
技术成果的定价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统一模式。一般认为,技术成果价格=科研成本+科研利润+成果应用后效益分成。在此,信息消费可以研究相关技术成果的科研成本、调查科研利润率、预测相关技术成果使用后的经济效益。技术成果转让时的付款方式一般有三种:①一次结算付款方式,即在技术成果转让时就确定技术成果的价格且一次付清;②提成计价,即从技术成果开发产生的利润或产值或销售额中按一定的比例提成;③一次性支付与提成相结合,即先付技术成果的成本费,然后再从利润或产值或销售额中提成剩余部分。在此,信息消费可确定各种付款方式的特点和利弊,让用户胸中有数,从中选择风险小、效益高的付款方式。
3 技术成果转化可行性分析的信息消费
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以相应条件为基础的,需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转化者不能不考虑转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自身条件的可能性等问题,力求承担较小的风险,此时需要大量的信息消费,以便消除转化的盲目因素。
开展相关市场调研是技术成果转化可行性分析的起点,可行性分析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调研的广度和深度,在此,信息消费的任务是在全面收集相关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市场预测,其内容主要有:①市场需求调查,包括:技术成果转化后相关技术产品的需求用户类别,购买能力,购买习惯等;②竞争者调查,包括:目标市场内竞争者的数量与分布,技术水平,竞争者产品的品种、产量、质量、成本、价格以及具有的优势和劣势等;③销售调查,包括:销售方式,促销手段与效果,以及售后服务等;④市场预测,包括:未来一定时期内相关产品的需求总量和供给总量;相关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未来一定时期相关技术产品的销售渠道、促销手段和售后服务方式等。
技术成果转化条件是可行性分析的核心内容,信息消费要从技术成果转化所需的条件和转化者自身素质两方面入手,具体内容有:概算相关技术成果转化所需投资,调查转化工作者的财政状况,分析其是否具有所需的投资能力;研究转化所需的设施,分析转化者现有的工艺设备能否满足转化的要求;调研转化工作对科技人员素质和职工操作技能的要求,分析转化者现有的科技人员和职工能否满足,不足部分是否有弥补途径;研究转化者的管理方式是否适应转化工作的要求等。
社会可容性是技术成果转化可行性分析的重要内容。信息消费首先要调查相关的经济政策,工农业生产状况,科技发展水平,自然资源,居民收入,人口数量与构成,民俗习惯,国际市场等。再分析该技术转化是否违反国家的有关法规,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程度,是否背离民俗习惯,与国外市场能否接轨,与现有的技术是否配套,在转化过程中是否既利用了本资源,同时又满足本地市场需要,等等。
4 技术成果转化管理的信息消费
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需要科学的管理,若管理不当,即使是高水平的技术成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成果转化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转化方式的选择、转化方案的制定、转化过程的调控和转化效果评估,信息消费也是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的。技术成果转化有独自、合作等多种形式,信息消费要提供合作者的相关信息,并根据技术成果的转化条件和转化者的具体情况,为转化者选择适当的转化方式提供科学建议。转化方案的制定是以充分、准确的信息为基础的。信息消费要调研国内外相关技术成果转化的经验,结合技术成果转化涉及的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为转化者制定转化方案提供针对性、预测性资料。在技术成果转化实施阶段,信息消费要实时提供调控信息,以保证转化实施过程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技术成果转化后,信息消费要为转化效果的评价提供对比依据,主要内容包括:同类技术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转化时间,技术产品的品种、产量和质量,转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帮助转化者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今后的改进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