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供暖,一天烧掉一辆帕萨特?


    这个春天北京有点冷,暖不热的被窝让我感觉又回到隆冬了,原本按照惯例,3·15多数小区就会停止供暖,但今年硬是撑到了3月22日,我们家的小区更厉害,撑到了4月1日凌晨!事实上,判断一个小区好坏的关键就在于它是否会根据气象学意义春季到来与否来关闭暖气。

    对于按照供暖季缴供暖费的居民而言,可能延长与否并不重要,不延长就有可能需要上升到两会或者消协高度来解决问题。对供暖公司而言,延长供暖到底代价如何呢?我最近听到的一个说法比较吸引眼球——小区供暖每天烧掉一辆奥迪。


  其实多数小区的供暖所需的天然气都成本不菲。比如我所在的小区10年前远没有今天这么多住宅和办公楼,那个时候供暖的成本大约是每天烧掉一辆桑塔纳,一年120天左右的供暖期意味这一年就是120辆桑塔纳。当然,你可以说那个时候每年大约花费1200万~1500万供暖费。随着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以及小区居民的膨胀,最近两年按照供暖部门的测算,每天的天然气费用比几年前大幅上涨,如果说几年前可以被形象地描述为每天烧掉一辆桑塔纳,那么目前每天就是烧掉一辆帕萨特,对某些小区而言,可能每天得烧掉一辆奥迪。


  按照这个供暖季前期提前,末尾延长来计算,很多小区可能会比往年多烧几辆帕萨特,不然小区居民可能就会诉诸报端。要解决供暖的问题,眼下来看似乎只能靠按照热量收费,从生活实际出发,那种由小区居民自己烧的采暖方式虽然节能,但我认为那可能得以牺牲舒适性为代价的。集中供暖虽然舒适,但如果对供暖公司缺乏人性服务的补偿机制,那么很有可能存在的情况是:虽然寒冬提前,但供暖得按时按量,即使寒冬延后,停暖仍然没得商量。可以肯定的是,某些有补贴的小区供暖部门不会在乎每年多烧几辆帕萨特,但对于商品房的业主而言,如何和供暖公司形成和谐的供暖消费机制很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不知道这样一个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是否能够找到答案。当然,在没有一个妥善解决方案之前,我估计那些会按时停暖的小区会用电暖气解决问题,这也正应了某政协委员的话——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活法,政府有政府的活法,富人有富人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