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名代理行的社会责任感


日前,某国际知名代理行发布了其一季度市场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如下“预计今年北京市将有21个商业项目开业,新增供应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占到现有商业面积的20%。如果计划能落实,意味着今年北京市每6个商场中就有一个新开的。此代理行认为,新增的商业项目分布于北京市的各个主要商圈,对整个市场都会造成较大的压力……”


按照此代理行报告中的数据所称,新增商业面积占现有商业面积的20%来计算,那北京现有的的商业面积只有约500多万平方米,但根据我司《2002-2005年北京商业地产白皮书》中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11月,北京市商业地产总供应量已约为1,2670万平方米,具体分布比例如下图所示:


另外,在《2002-2005年北京商业地产白皮书》,我们还重点分析了2002—2005年北京商业地产项目的建设情况。

《02-05年商业地产白皮书》中根据详细的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后得出,仅2002—2005年北京的商业供应量就达900多万平米,其中已建商业面积550万左右,占到总体供应量的60%多,另外还有180多万平米在建商业,这些在建商业基本上将于2006年推向市场,因此2006年,将是商业地产供应激增的一年;正在报批的商业面积约150万平米,占到总体面积的17%。具体情况及分布可见下图


    之前提到的某国际知名代理行在其2010年第一季度报告中提到新增商业面积100万平米,可占现有总量的20%。但由于其商业种类的界定不清,并且没有列出详尽的调研范围、标本等参考数据,由其报告推算出的现有500万平米商业数据实在不能让人信服,并十分容易引起误解。

在之前发表的《2002—2005年北京商业地产白皮书》中,我们就已十分清楚的统计出来,在2005年时,北京市现有商业面积已达到1260万,人均商业面积0.9平米,并依据北京市2010年人均规划商业面积1平米的规划,我们预测未来五年在建及待建商业项目面积将达到200—300万平米,到2010年,商业供应量每年都在五十万平米以上。

而根据我司目前的市场调研统计结果显示,市场变化程度基本吻合我们当初的预计水平,甚至增长更快。目前,北京市商业房地产面积达到05年商业面积的两倍左右,人均商业物业面积也比05年增加了0.6平方米。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上涨。所以之前提到的某国际知名代理行所发布的数据不知从何而来,现有商业面积仍停留在2005年我们所统计的市场水平上,脱离了目前市场的基本水平。

其实,能发展为国际知名代理行,一定是在不断提供专业性服务的基础上积累了自己的品牌信誉度,从而赢得了社会公众的信赖。但当代理行已经具有了一定社会知名度后,就更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要实现由“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还要更加注重自身服务的专业度,以及对市场上的影响。

作为拥有外资背景的我司,对提供服务的代理行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有着自己的见解。

在我看来,开发商之所以肯把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项目放心的交给我们,是因为他们相信我们的专业水准尤其是对市场情况的把握。我们在发布行业报告或者针对项目的报告前,都会尽可能的调动人手,去对整体商业市场或具体的项目周边进行调研走访,在对调研数据进行汇总后做进一步分析判断,客观的评价市场状况,为开发商进行下一步工作以及调整规划提出真实有效数据支持,这是我们长久以来所一直坚持的工作标准,也是作为知名代理行所必须肩负的社会责任。

如果只是马马虎虎的进行市场调研甚至只是根据过往经验推测目前的状况,没有进行实地走访及分析的话,所发布数据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一定会大打折扣,就如同上文提到的事例一般。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开发商不完全了解市场情况,又恰好注意到了这组数据,很有可能因为这家代理行的国际知名度从而相信数据的真实性,进而调整了自己的开发经营策略,对市场做出错误的判断,失去抢占市场的先机或者因盲目冒进损失了大量资金,这些情况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作为开发商,对于一切网上所发布的数据来源,都要本着谨慎的态度进行多方对比,考证数据的真实性再作为参考依据或拓展计划的数据支持,不能盲目信从。如果数据是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走访以及专业统计分析的话,则一定能经受住来自开发商及市场的多方探究及考查,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这样的数据对开发商及市场才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的。

作为代理行,我们更要秉持和坚守职业道德,坚持“真实”是一切数据发布的基本原则,“负责”是我们操作项目的基本态度。珍惜我们自己的羽毛,珍惜来之不易的品牌声誉,为创造代理行这一行业的共同口碑付出努力。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