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V这种野百合也有春天?
3月份销量排名前5的MPV中,有两款算是“家用型”,一个是海马的新普力马,一个是大众的途安,分列4和5位。前3名中,位列第2的本田奥德赛算是亦商亦家,第1和第3的江淮瑞风和别克GL8在国人眼中就是地道的商务车了。
粗看上去,家用型MPV在前5中差不多占到了一半的席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同商用MPV分庭抗礼了。在销量的级别上,相差还是比较悬殊的,瑞风月销逼近7000台,是新普力马和途安的销量总和。
不过,“家用MPV”在此榜单还是比较有看点的。上海大众的途安跟POLO前后脚进入中国,POLO在半死不活若干年后,终于火了,途安在沉默中没有爆发也没有死亡,而是“慢热了”。海马的普力马是中国MPV的先行者,自2001年入华以来,偶有不错表现,但总归是个边缘车型,海马独立后,普力马依然靠边站。动了大手术的新普力马此番终于要飞得更高,3月份的销量逼近3500台。——这两个例子似乎可以证明MPV这种野百合也有春天。
如果再往下看,还会看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一汽森雅(排名第7)。森雅在中国的经历颇有些传奇色彩,它让大发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在换标降价以后,居然触底反弹,置于死地而后生了。
途安、新普力马、森雅都是以家用为主的MPV,现在月销能到2000台以上,有人据此认为,家用MPV的春天已经若隐若现了。
单一地看,这些销售数字还说得过去,但要放到整个车市的背景下,就显得比较寒碜了。以上说过,家用MPV跟商用MPV的销量还差着数量级,一时半会儿还追不上,更让人丧气的是,即使是久负盛名、排名第一的MPV之王——瑞风,销量不过是二流轿车的水平,途安和普力马,销量也就相当于轿车中的马2或者现代I30之类——听说过却没怎么见过的边缘车型。
在3年前,就有MPV增长的迹象,当时有媒体预测,到2010年,中国MPV销量能占到5%的份额。不知道现在究竟能占到多少,不过,从3月份的销量看,排名前十的MPV的销量总和,也就是一个比亚迪F3的水平,照此估计,它们在车市中所占的份额属于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的水平。
那此鸡肋着的MPV
很多年前,专家和厂商都感觉中国人需要MPV,于是有著名厂家的著名MPV前来拓荒(雪铁龙的毕加索、马自达的普利马都是本世纪初来到中国的);若干年前,专家和厂商都预感到MPV市场将迎来爆发期,于是纷纷上马MPV车型;可叹的是,时至今日,MPV还在陪太子念书。
近几年,又有福特S-MAX、日产骏逸这样的洋品牌和诸多自主品牌MPV问世,想必是想搭上行将启动的MPV快车。但快车没启动,这些MPV也被抛在慢车道上,必须要思考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
奇瑞的东方之子cross、陆风的风尚、长城的嘉誉、长安的杰勋……自主品牌的MPV已经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我们没有在3月销量前10中找到这些名子,由此,只能得出一个悲哀的判断:这些年,它们过得并不好。
不是说进不了前10就不好,而是说进了前10也未必好。3月份,销量排名第10的MPV是福田的蒙派克,当月销量是601台,排名第9的东风风行景逸销量也在千台以下。由此可见,10名开外的MPV在销量上纯属鸡肋,并没有多少商业价值。
不是说自主品牌不行,洋品牌也不灵光,福特S-MAX在欧洲获奖无数,听上去如雷贯耳,市场表现却如履平地,久而不见起色;日产的骏逸是首发中国的重要车型,但终因销量不济而被归入骊威名下,依然前途未卜。
MPV为大家庭而生
在中国车市大爆发的时候,MPV却暗淡无光,何解?
MPV意指“多功能车”,美国俗称“minivan”,大概是小型厢式车的意思。比较流行的说法是,MPV这种车型的鼻祖是克莱斯勒的大捷龙之类。时在1980年代初,美国战后的“婴儿潮”一代纷纷组建家庭,到了结婚生子的时候。这种车是在大厢式车的基础上小型化而来,高顶设计、强调内部空间,专为家庭而生。
MPV一般是七座设计,空间比轿车和旅行车更大,座椅布置灵活,适合拖家带口的买家。美国人不搞计划人育,一家生个3、4个比较平常,所以有座位多、空间大、装载能力强的MPV一时间成了美国家庭的最爱。美国的孩子们下午放学早,放学后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中产家庭的主妇们就开着minivan,载着孩子们四处奔波,所以minivan在美国还有一个外号“主妇车”。
MPV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多拉人,厢式车内部空间比较好用,布置第三排座椅比较方便,所以比较方正的车厢成了MPV的基本形态,以此区别于两厢车和旅行车(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尤其是在crossover盛行的当今车市)。为了体现“多功能”,MPV的座椅还有可以有多种翻折、组合方式,让人在里边更舒适,拉货时也超级能装。有的MPV号称座椅有上百种变化方式,这就有点吹牛,又不是做数学题,基本的几种变化比较实用,搞那么多排列组合实际意义就不大了。
说到底,MPV的最大特点一是能多拉人,二是能多装东西,一车多能,实为居家旅行之必备。但这种车往往体型较大,要是人口不多,就比较浪费了。
MPV还是有前途滴
美国家庭比较能生养,所以用的车也比较大,就连SUV也往往是7个座的大个子。在欧洲,情况就有所不同,比如在德国,家庭结构往往是两个大人加两个孩子,体型小一些,但同样比较能装的旅行车就比MPV更受欢迎。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很多年了,家庭结构以2+1为主,能生两个、三个和一大堆的除了明星、富豪,大都是农村家庭,而农村家庭目前还不是购车的主力,所以MPV虽然很实用,多数买家平时不怎么用得着。
动心思买MPV的大概有两类家庭,一是小业主家庭,买车除了平时代步,需要时还要运运货什么的;二是比较有情趣的中产家庭,这此家庭在买车上比较有个性,生活比较讲品质,买辆宽畅的MPV以体现对家人的关爱。
排名第一的瑞风很多是被小业主们买走了(当然还有不少买家是纯商务和公务用户),而途安这种车的主力买家是中产家庭。
但事情还要动态地看。现在中国汽车买家的主力是三四十岁的人,从最小的家庭单元看,一般是“2+1”,但这批人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老人(一般是4个)需要照顾到,所以完整地看,很多家庭结构是“4+2+1”。由于很多人没跟老人住在一起,所以买车的时候只算到小家庭的账,而当老人真的需要照顾的时候,一个7座车还是有必要的。而且中国家庭大多是首次买车,用车经验和知识相对较少,一般会先入为主地选择主流的三厢和两厢车。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随着第二辆车时代的到来,MPV终究有一天会火爆起来的。
降降身价,开个好头吧
需要兼运货的小业主和“品味中产”们支撑起来的市场毕竟有限,所以MPV在中国迟迟火不起来。这里边还有一个重要因素,MPV的价格要比同级别的轿车高出一大截儿,这也把很多想追求空间的买家挡住了。
比如途安,本来是跟宝来、速腾一个级别的车,但售价相当于更高级别的B级车,这决定了它只能是中产专享,普通工薪家庭即使对它有兴趣,也会望而却步。原来的普力马也是这种情况,不过新普力马价格大降,七座车的售价比同级合资车还低出不少,这样就挖掘出不少工薪家庭用户。
新普力马、森雅这样的MPV定价比较低,正在成为工薪家庭的新欢。在中国,要想真正启动庞大的市场,还要靠广大工薪家庭,别看途安来头更大,但绝对不如普力马有前途——当然,要是途安降价到十二、三万(不是没这个可能),也会像POLO一样雄起的。
要眼让中国家庭亲近MPV,必须先让MPV的价格亲近中国家庭。新普力马和森雅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就看途安和S-MAX们的了。
(独家供稿新浪)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