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策》是任凌云先生突破了世界经济学理论流派之争,以国民经济和谐共赢发展为宗旨,研究撰写的一部涵盖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政府机构改革的经济学理论专著。该专著解决了世界经济学的理论难题——“市场还是政府”的问题,确立了和谐共赢的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提出了和谐共赢的经济政策建议,构建了服务于市场经济的政府机构体系,一个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就。
任凌云先生的《富国策》跳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流派、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流派、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流派的派系之争,突破了“市场还是政府”“市场多些还是政府多些”的争论,用“有为而无为,无为即有为”的哲学思想科学概括了国民经济发展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有为而无为”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方面是政府的有为如果是想用政府替代市场作为,就可能会引起政府和市场的乱为,从而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无为。过去中国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用计划管理经济,结果导致市场的无为,最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也就是说政府的有为导致经济社会发展无为的结果。现在中国在教育、医疗、房地产、供水、殡葬业等社会热点难点行业改革的失败也是因为政府的有为导致市场的乱为,引发结果也是无为——人民群众都不满意。比如,保障性住房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就是典型的政府想替代市场发挥作用的两个制度,初一看都是好制度,其实是想当然的好制度。这个问题,任凌云先生在《基本药物制度是一个想当然的好制度》和《和谐共赢的房地产政策研究》中有详细深刻的研究。另一方面就是如果政府的有为是为了通过政府的有为达到自身的无为,让市场有为,反而会取得和谐共赢的效果,进入“有为而无为,无为即有为”的状态。
“无为即有为”就是说政府不直接管理(或少管理)经济,市场机制就会自动的发挥作用,反而能够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也就是说政府的无为成就了市场的有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巨大成就证明了政府逐渐从经济管理中退出,让市场调节经济是正确的,也证明了“无为即有为”的经济思想的正确性。但是现实中各种组织(包括政府、企业、个人)都不愿意遵循市场规则,总是希望获得超越市场之外的暴利,比如腐败、垄断、黑社会等就是典型。因此需要政府有为,但是这里的“有为”是为了“无为”,是要让各种组织不成为市场规则的破坏者,从而让市场有为。
“有为而无为,无为即有为”既是《富国策》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也将是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