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校园安全,从5月开始长沙市各区巡警大队开展了“校园护航”行动,巡警每天荷枪实弹在辖区内各学校站4次岗,每次站岗至少一个小时,配合校方确保上学、放学时段的学生安全。(据2010年5月14日《北京青年报》)
警察荷枪实弹在学校门口站岗,不光是新鲜,也确实体现出一种威严的气势,会产生震慑作用。诚如湖南师大附中一名同学所说:“其实蛮吓人的。”就实际效果而言,我们必须看到,校园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凭警察荷枪实弹站岗难以“威慑”出校园安全,校园安全也不只是学校、警方的事,而是各位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大事,坚固的校园安全“围墙”,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构筑。诚如一位巡警的感言:“说到底,配枪站岗毕竟增加了紧张气氛。如果哪天警察不用配枪了,才是我们真得希望的。”这一天,就是校园安全保障制度机制扎实落实之日。
近期,全国部分地方相继发生了几起影响恶劣的伤害幼儿和学生案件。福建南平血案、广西合浦县凶杀事件、广东雷州伤害学生案、山东伤害学生案件、陕西汉中幼儿园凶杀案等,短时期内频发几起血案,举国上下为之震惊。校园安全问题受到了空前的重视,5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各地党政一把手成为校园安全的负责人,将校园安全上升到国家高度。5月12日下午,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召开紧急视频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会议上强调,要把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到位,把学校和幼儿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把学校和幼儿园周边治安防控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把学校和幼儿园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稳定。
确保校园工作,防范工作要落实责任制。维护校园安全是一项重中之重的民生工作,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责无旁贷,必须切实担负起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在学校,校园安全的千钧重担应该人人挑。而决不是校长或者分管领导的差事,要细化防范工作,分解管理的任务和责任,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的局面,依据职责抓落实、搞奖惩,这样才能确保不挂空档。
确保校园安全,防范工作要讲究隐蔽性。就校园安全管理的“敌情”而言,凶手总是在躲在暗处伺机潜入作案,案发本身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而且歹徒再弱智也不会在自己的脑门贴上标签,更不会手持凶器骂骂咧咧大摇大摆地进入校园,具有隐秘性和不可预测性,防范的难度自然很大。这样,警察明晃晃地站在学校门口,尽管荷枪实弹也不过是一个摆设,只会使别人感到紧张,而对歹徒毫无震慑作用。扎实有效的防范工作应该是多做少说,光做不说,外松内紧,甚至警察应该穿着便衣化装成家长的身份,让歹徒难以侦察识别,使之没有空隙可钻。
确保校园安全,防范工作须有长效机制。校园安全管理之大忌在于,运动式思维和突击式做法,决不能急功近利,搞雨过地皮干。安全事故频发后,上压下挤,舆论重责,各地教育部门、公安机关难免对校园安全工作采取超常规手段,加重加厚,重点整治,做出样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关注点的转移,可能将会放松懈怠,甚至回归既往,一切照旧。事实上,为了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2005年6月,公安部就曾公布《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如今校园安全事故颇发,恰好说明八条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确保校园每时每刻都有安全保障,不出盲点与漏洞,不发生安全问题,就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园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努力构建起政府领导下的多部门联合维护校园安全的环境网,打好校园安全防范持久战。比如,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教育,制定学校安全应急预案,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完善安全保卫硬件条件;建立治安岗亭,加强警力部署;建立校园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大范围巡,小区域查”的安全防护网络;聘用专业保安,加强学校门卫,将安全措施落实到实处。
总之,维护校园安全,保护学生,需要必要的形式,但不能拘泥于形式,更不能搞形式主义,依靠制度机制保安全最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