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经济环境下积极的经济刺激政策何时退出?


  复杂经济环境下积极的经济刺激政策何时退出?

  5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深入天津调研。强调,当前国民经济继续回升向好,但国内外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少,必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从前4个月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经济增长和CPI均呈现出较快增长势头,经济正在不断升温。由于现实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学术界关于国内经济形势的争论持续不断,总结一下大概存在以下几种声音:“V”型反弹与过热论、“泡沫”与做空中国论、“N”型下滑与二次探底论、复苏企稳论。笔者认为,综合各种因素,我国经济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支持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逐步恢复,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的前提下,经济刺激政策必须适时、择机、渐进退出。这是因为,经济由危机状态真正恢复正常,关键在于市场机制的自我修复。市场机制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而政策推动只是外力,外力的作用只能是暂时的,经济的平稳发展最终还是要靠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因此,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是否恢复是我国经济刺激政策能否全面退出的关键。

  事实上,政策正在渐进式退出。在货币政策上,经过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超常规的政策机制正有序退出。在存款准备金率即将见顶、实际负利率存在的情况下,市场的“加息”预期已经比较强烈。房地产调控不仅是为了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也是希望能够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地进入实体经济。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真正由政策推动转向市场主导,新“非公经济36条”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是刺激政策渐进退出的一种理性选择。

  财政政策也要在优化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发挥作用,通过结构性的增税与减税,促进节能降耗、淘汰过剩落后产能,增加居民收入,积极防范地方融资风险和财政赤字风险。在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强劲后,财政政策应逐步“淡出”。最终实现以政府投资和外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向民间投资和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转变。

  温总理说,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加强协调,适时适度。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既形成调控整体合力,又要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始终合理把握政策力度。如果三季度加息,预示着积极的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步伐加快,加息不但有利于引导通胀预期,减轻未来的通胀压力,而且有利于给房地产市场降温,缓解房价过高对消费的抑制。加息时间点值得观察。

  温家宝:宏观调控面临两难 更要保持清醒

  温家宝:宏观调控两难问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