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交通事故从来不讲“友情提示”


    

交通事故从来不讲“友情提示”
有多少“友情提示”只限于权力人群
“友情提示”是一种另类“保护伞
“友情提示”是在制造不公
王军荣(教师)

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浙江嘉兴桐乡市的政府机关在交警部门检查酒驾时会群发短信“提示”。桐乡市交警大队的民警称,这可能是市政府机关的“友情提示”,网友可能存在片面的误解。(7月8日《  南方都市报》)


酒后驾车害人害己,政府部门通过发短信“提醒”公务员,也无可厚非,毕竟时时“提醒”是防止公务员酒后驾车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细看这种“友情提示”,却分明是权力的“通风报信”。因为从网友揭露的“短信”来看,竟然是准确告知交警查酒驾的信息,这哪里是“友情提示”?

政府部门“准确”的信息哪里来?无非是交警事先告知。交警为何事先告之?可能是迫于权力所致,如果政府有要求,交警必须要“听从”,不然的话,以后就没有好日子过了。连城管们都可以“威胁”交警,更何况是政府权力人员?可能是交警不想和公务员处于“尴尬”状态,一旦抓住了公务员酒后驾车,是处理还是不处理?会处于两难状态。不过,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一种不公。

如果交警是想“明”着执法,那就事先通知所有市民,在媒体上告诉公民;如果交警不想明执法,是随机执法,那就谁都不要告诉,唯其公平,才是符合法律的正义的,才能够起到警示作用。

只限于权力人群享受的“友情提标”,其实是在害人,那些事先被告的公务员,可能会在交警查的时候不喝酒,在明确交警不查的时候,可能就会酒后驾车,然而,交通事故是不讲“友情提示”的。我的一位与交警队长“很够们”的朋友就是死在醉酒驾车的,不仅他死了,无辜的人也跟着他死了。

当然,这种“通风报信”的做法并不限于交警的“专利”。当北京的“天上人间”被查处时,“小姐们”都很淡定,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些小姐是有“先知先觉”的“本领”的。


政府机关不是“神仙”,怎么能够事先知道交警是否要在这两天查酒后驾车?道理很明显,然而,我们却根本无法去禁止,人家只要用“友情提标”就可以掩饰过去了。我们也无法去追查。

有多少“友情提示”只限于权力人群?“友情提示”不是“爱”人,而是害人。交通事故从来都不讲“友情提示”的。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0/0708/04/6B1T7C670001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