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美国正在走向“通缩”。不是吗?昨夜美股大跌2.5%,而美元反而升值。这是为什么?
其实,一旦出现通缩、哪怕是通缩预期,那股票将不是投资者理性的选择,因为所有商品价格的下跌,对于生产企业而言都是最坏不过的消息。它预示着“消费回落、利润下跌、生产萎缩、失业增加――消费再回落、利润再下跌、生产再萎缩、失业再增加――”,如此恶性循环,这是最讨厌的事。
所以,现在美国投资人抛售股票情理之中。问题是,美元为什么会因此而升值?其实,通货紧缩和收紧货币是一个道理,如果美国加息,美元是不是该升值?当然是。这是从理论上说。
从市场角度说,通缩的预期会使投资者大量抛弃股票而购买债券。这时候,债券才是最好的投资品,因为它安全。当物价下跌的时候,债券的收益性最好。如果全世界的“套利资本”都产生通缩预期,结果都会抛售股票,购买债券。
那买什么债券?美国国债。因为,美联储已经承诺,他们将以到期的债券的逆回购收益,再度投入美国国债。这是个一举两得的动作,其一放出基础货币稳定市场流动性;其二鼓励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信心。所以,当美联储做出继续购买国债的承诺之后,大量资金流入美国国债市场,美国国债价格大涨。这也是美元骤然升值的根本原因。
通缩中除了购买债券,做空商品市场和股价指数都是极好的投资选择。所以,我们看到的市场走势是:全球股市大跌、商品市场大跌、美元大涨、债券大涨――这是一个完整的投资组合。
如果美联储不愿意用“加息――吸引套利资本来达成增加流动性”的目的(详尽论述见钮文新博客――美国应当选择加息),那通缩这件事一定会变成现实。
我们说:加息和通缩是一样的道理,都会引发美国市场流动性大增。实际上,通缩预期已经使美国流动性大增,美元暴涨就是证据,他说明大量国际游资正在流向美国。那美国为什么不选择加息,而采用通缩的手段增加流动性?
第一, 毕竟美国的债务负担巨大,加息的选择比较艰难;
第二, 美国本土制造业占比极低,既然加息和通缩都会影响制造业,那加息不如通缩,通缩毕竟还可以起到助推美国国债发行、减少美国政府的利息负担;
所以通缩与通胀对美国而言伤害不大。但对中国就不一样了。如果美国通缩引发全球性通缩,那最倒霉的将是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如果中国也发生通缩,那中国企业就会大量倒闭,失业人群会给中国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威胁。
现在看,真得很麻烦。美国一手拉高农产品价格,给中国造成通胀假象,引导中国货币政策出错;一手在国内制造全球性通缩,减少发达国家消费,阻止中国出口,压制中国的工业品生产,迫使中国中小企业大量倒闭,迫使中国的银行也出现坏账危机。
这是非常凶狠的一招,中国不得不防。尤其是美元升值,如果人民币跟随升值,那就真要命了。
为了应对这样的态势。中国的选择十分困难,首先是人民币决不能因为“加工贸易”带来的顺差而跟随美元升值;其次是人民币贬值也不对,因为人民币贬值会赶跑中国境内的资本。那怎么办?
第三, 加快制定新型战略性产业的优惠政策,同时维系汇率的稳定,吸引实业投资资本留在中国,不增加国内企业出口压力。
第四, 当美国国债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大量抛售美国国债,换回美元现金,趁资源类商品价格低廉,大量购买资源企业股权,包括水资源、粮食资源、耕地资源等等。
第五, 采用“反货币主义手段”,必要时微幅加息,目的是吸引资本,而非抑制通胀。
第六, 禁止食品出口,全部转向内销,用增加供给的手段,抑制食品价格上涨过快。
第七, 美国的“缩”很可能是为了“涨”,因为“通缩”也许不会保持太长的时间,商品价格暴跌后,可能会迅速暴涨。因为通缩在增加了美国市场的流动性,而不是减少。所以,中国必须同时做出应对措施。
第八, 其实,中国最好的应对方略是“你打你的阵地战、我打我的游击战”,你有实力,我有灵活。而目前,中国必须坚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这应当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主题。
每天晚上的7点30分到8点,我都会和老朋友张劲东先生在CCTV证券资讯频道《投资大参考》节目中,一起再聊聊每天影响证券市场的那些事儿,中国经济的繁荣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从宏观经济事件中找到适合资本运作的投资机会,就成为是我们做这档节目的初衷,希望能从我们的“只言片语”中,大家能得到些启示,我们这档栏目也开通了短信热线(15010105189),也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能跟大家进行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