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焦点评(11-19):广东转型升级促使香港重新定位
彭澎接受《香港商报》采访
题外话:广东“十二五”要加快转型升级,这对香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日近广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将更加倒逼转型升级。这必然导致港企的分化,也促使香港经济重新定位。
优胜劣汰强者愈强 粤经济转轨港企逢新机
2011年01月21日 来源:香港商报
最低工资大幅上调、GDP目标平均增速降为8%、外贸出口增长目标大幅调低……新年伊始,广东就显示出加速推进经济转轨的态势。这一切对在粤港企影响几何?
在昨日开幕的政协第十届广东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共有106名香港知名人士作为特邀委员出席。多位港区政协委员及专家表示,相关举措对港企影响不大,在新的格局下,反而会有一些新的商机显现。
香港商报记者程向明、李斌、李苑立、实习记者张国锋、高鸣笛
粤薪上调 港企影响不大
广东省政府近日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3月1日起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全省平均提高18.6%。数十位在广东多年从事制造业的港区政协委员昨日对记者表示,此次工资上调对他们影响不大,随着广东经济转轨的加速推进,会给港企带来新的商机。
香港潮商会会长、香港中南集团主席庄学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他的企业招工,最少都要给到2000块,此外,企业还要综合考虑给员工提供好的工作软硬环境以及娱乐设施等。“目前是劳方市场,即使春节后工资涨到2500也会给,要不然你就招不到工人。”
建滔化工董事局主席张国荣也表示,工资迟早是要调的,物价上涨这么多,工资不调也不合理。而与几年前不同的是,客户愿意接受产品调高价格。
香港海粤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灼林认为,最低工资上调了百分之十几,具有正面意义。最低工资是一个比较有效的生活保障,但是对企业来讲,每一个行业不一样,未来有没有负面影响,要看以后的实际情况。
金融危机促洗牌 港企分化严重
全国政协委员、东莞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荣誉会长梁伟浩对于珠三角出口港企也持乐观态度。他表示,从去年年底开始,珠三角港资出口企业的产值基本上已经得到恢复,预计2011年企业出口产值会再上升10%。他解释,经过2008年、2009年的一轮洗牌 ,部分企业遭淘汰,生存下来的企业将获得更多机会。此外,金融危机令国际消费模式发生改变,生产中高档产品的企业非常满意销售情况,从事低端廉价产品的企业则愈发艰难。
威发国际董事局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潘少忠表示,现在的难题是招工难,现在的工人要求工资高、福利好,还要住宿环境好,娱乐节目丰富,为了招到人,包括他的企业在内的很多港企都开始在软件上进行投资升级,如建造图书馆、娱乐室,开设培训课程等。但即使如此,他的珠海工厂人数也连续缩减,高峰时有6000到8000人,过去四年连续递减,平均减幅达25%,现在只剩 3000多人。不过,企业日子并不难过。“过去几年企业产品加价,客户都接受不了,目前都能接受了,不接受他也找不到代工企业。”他说,广东刚提出转型升级的时候很多港商接受不了,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对港企其实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机会。
创意产业有望率先受益
本港立法会议员、香港权智(国际)集团董事长谭伟豪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港生产力促进局近期将与广州市文广新局签订一个框架合作协议,把广州作为粤港创意产业的合作基地的落脚点。“该协议得到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州市市长万庆良的一路推动。”他说,创意产业是广东产业升级转型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而其实这也是粤港合作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广东省要做服务业,一定离不开互联网,怎样用好互联网,令广东省在未来二十年能够有大发展呢?他解释道,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牵涉到意识形态,就像电影一样,需要有特别的审查权,所以这方面仍然没有那么全面开放。现在门槛很高,在互联网上ICP牌,即内容供应商,港资企业是不可以拿牌的,一定要中外合资,现在移动终端等,很多也不能容许港资公司进来,目前,电子出版、移动电视等内容越来越普及,而广东也在大力推动文化创意强省,这就与香港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础,而其主要推动的也是希望能如电影合作一样,网络游戏或是其他相关服务等,可以开放给香港创意产业参与。
“我一直以来和广东信息及自动化办公室在协商,去年九月底写了封信给汪洋书记,提议如何连同香港和广东省一起建立全球华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大概的意思是文化产业如何用新载体将传统文化传到世界各地,把广东以及中国文化打出去。书记就找万庆良市长亲自与我开会,现在刚刚落实签订由广州将作为穗港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落脚点,新的合作框架,这几日就会签订。”
据介绍,框架协议内容包括,将设立一个常设机构在广州市文广新局,就数字文化产业这个话题每个月开会,今年相信会有具体的合作协议出来,框架签订之后,过年后就会陆续有一些方案出来。双方将一起争取中央给政策,建设国家级的基地,试点容许香港在广东数字出版审批权能下放到广东。
当记者问及相关政策的可能性时,他说,电子出版在广东省审批基本上今年应该是可行的,他希望现在能先做电子网上出版,网上出版后,下一步就是做电视节目,一步一步去争取。“我觉得电影都能够做到了,这些也应该是能够做到的,这也是双赢方案,此外,由广东省把关的话,也会做到令中央放心的。”
市场成熟信誉佳
港可充当进口中介商
记者采访获悉,广东“十二五”规划大基调已定,未来一段时期内,投资会继续保持,内需会有所扩展,外贸则会有所收缩。而受广东加速拓内需的影响,相关进口港企将受益匪浅。
事实上,一些迹象已在本港的零售市场显露。在香港铜锣湾的时代广场,各类世界品牌的珠宝钟表店琳琅满目,记者发现,像英皇、太子、九龙、OMG、豪雅、劳力士等奢侈名牌表店内挤满了内地游客。豪雅表行专卖店的销售告诉记者,年底销量大增,几乎都是靠内地客,他们来买表的预算都在2万以上。由于业绩好,豪雅表在本月15日全港统一提价。
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表示,中国中产阶级以上的消费能力已经成长起来了,内地想要扩进口,实际上是想要扩高档消费品和高新技术及设备这两块的进口,而这两个领域,香港恰好拥有大陆无法相比的优势。尽管中国现在是全方位开放了,面向全世界进口,但是香港作为一个传统的中转地,还是拥有着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一个渠道优势地位。这实际上是被大陆的进口战略决定的。
彭澎表示,珠三角港企在面对国际市场的同时,应兼顾到内地市场,充当广东进口的中转站,搭上广东转型升级的班车。首先,港企大多跟独立商家合作,对高档奢侈品的了解,远远多于大陆企业,可以充当起中转的作用。较之去欧美国家,大陆人到香港购买更加方便。尽管近年来,大陆对香港购物的税赋控制得比较严格,但仍无法消除香港在引进方面的优势。其次,香港是一个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一点国内其他城市无可比拟,其国际信誉也更高,高新技术及设备被引进香港后再转到大陆,比这些技术和设备直接引入大陆的难度要小得多。
彭澎判断,在技术设备进口这方面,欧美国家目前还会有一些限制,但未来肯定会有所松动,特别是欧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中国是个发展的机遇,所以内地可能以后在技术设备方面会松动,这方面的进口会增长。
香港立基环球有限公司董事长邓锦添认为,香港有一批熟悉国际市场的专业人士,从事国际贸易非常轻车熟路,如语言、行事规则方面都优过内地,一直以来内地进口都有香港人的份,此次内地加大进口,应该给香港业界带来更多的商机。
广州市艺尚文化活动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港商陈德发认为,广东提出今后加大进口,香港的确有经验优势,可充当世界产品进驻广东的中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