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的新时代


目前,市场上添加功能糖的食品越来越多。伊利、蒙牛、健力宝、稻乡村、雅客、多美滋等公司新推出的产品中都能看到益生元的影子,添加功能糖的产品已达31个产品类别,加入低聚糖成为健康产品的标志,加入益生元的健康食品为国人的健康带来新的曙光。据有关单位调研消费者对低聚糖(双歧因子、益菌因子)的认知度高达47%,明显高于法国的16%、德国9%、英国3%。低于日本的70%。因此,在功能糖食品高速发展的时期,对正确引导我国益生元时代的到来,科学了解、正确应用低聚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益生元的概念与功能
 “益生元是一种可被选择性发酵且专一性地改变肠道中对宿主健康有益菌群的组成和活性的配料(ingredient)”(Gibson等,2004)。
许多低聚糖和多糖(包括膳食纤维)都被称作具有益生元功能,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膳食碳水化合物都是益生元(Gibson等,2004)。对这种分类应有一个科学标准,即这种食物成分应能抵抗胃酸哺乳类酶的消化水解并不被消化道所吸收,以保证大部分成分能进入大肠,而被肠道菌群所发酵,特别是要能选择性地刺激有益健康的肠道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活性。
益生元是指功能性低聚糖类、多糖类、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蛋白质水解物、多元醇等,目前研究和市场上应用到产品中的主要是指低聚糖类。大多数不被消化的低聚糖,如: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水苏糖、棉子糖、甘露低聚糖、低聚龙胆糖、低聚壳聚糖等,功能性低聚糖在肠道内既不能水解,也不能被消化吸收;能选择性刺激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激活有益菌的代谢功能,使肠道菌群向有利于宿主健康方向转化。
益生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促进肠内人体有益菌的繁殖,增殖体内有益菌减少有害菌,优化菌群来平衡人体的健康,低聚糖还具有膳食纤维的功能,可增加大便的持水性和容量,从而易于排出,起到“肠内清道夫”的作用,对便秘、腹泻起到双向调节,还可吸附肠道中阴离子、胆汁酸而有效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益生元在健康食品中的应用
益生元水
康师傅的矿物质水成为2007年水市场最大的受益者,抢占了很多其他水的市场份额,而且由于水的利润太低,须推出功能水,对不同人群进行市场细分、例如在国际市场上流行的:能量水、益生元水、纤维水等新产品,推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不同新概念的新产品,增加产品销售利润。
新一代健康可乐
200717月,果汁和果汁饮料的增长速度18.72%,已经超过碳酸饮料的15.23%。碳酸饮料如何重塑健康形象是关键,娃哈哈的咖啡可乐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可乐营养健康可乐,在可乐中加入低聚糖,而且继续保留二氧化碳给人们带来的刺激、爽快的感觉,碳酸饮料加入维生素、矿物质、低聚糖将会改变人们对碳酸饮料不健康的认识。
益生元饼干
油脂、蔗糖是制作饼干的主要原料,对于形成饼干特有的组织结构、口感和风味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生产高品质饼干制品所不可缺少的原料。高油、高糖必然会造成高能量,采用低聚糖替代部分蔗糖,可以生产出良好色泽和风味的低能量-益生元饼干。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但是不牺牲美味的新健康的要求。
益生元糖果
功能性益生元糖果的开发,传统糖果是以蔗糖、淀粉糖浆或麦芽糖为主体,配以乳制品、油脂、可可、香料、果仁、水果和添加剂等辅助材料而制成。未来的糖果工业发展逐渐向低糖、低脂肪、美味、营养、健康方向发展。目前许多功能成分都可以加入到糖果中,对此应根据产品对消费者的定向而进行选择,常用的成分有维生素、益生元、矿物质、益生菌、糖醇和植物提取物。
不管是已经市场化的产品还是正在开发的产品,益生元食品的种类包括以下几种:
Ø    乳制品:奶粉、液体奶、酸奶、奶片、奶食品
Ø    饮料和健康饮品:矿泉水、运动饮料、碳酸饮料、乳酸菌饮料、固体饮料、风味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
Ø    食品表面涂抹料;
Ø    婴儿配方乳粉和断乳后的食品;
Ø    谷物食品;
Ø    焙烤食品:面包、蛋糕、饼干等。
Ø    糖果巧克力、口香糖;
Ø    开胃食品,汤;
Ø    酱油和调味品;
Ø    肉制品;
Ø    干燥速食食品;
Ø    罐装食品;
Ø    动物饲料;
Ø    宠物食品
再次,由于益生元作用的证实,其更多的应用领域可能变得更加清晰,那么上面所列范围将会扩大。
益生元的产品分类
低聚异麦芽糖(IMO):
IMO口味中等,生产成本相对便宜。IMO具有理想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对较低的甜味、低粘度和低膨胀性。IMO已开发用于预防龋齿、作为糖尿病人砂糖代替品或用于改善肠道菌群。
在准益生元低聚糖中,低聚异麦芽糖(IMO)在食品中的应用量为最大,在日本IMO的生产量估计是FOS 或GOS的3倍(Nakakuki,2002)。这是用淀粉经过组合的固定化酶来制造的,淀粉酶水解液化淀粉成为麦芽糖,葡萄糖转苷酶的葡萄糖转苷反应再将其转化成IMO的混合物。所生成的IMO混合物中主要是聚合度(DP)为2—6倍的含有1,6—葡萄糖残基和兼含a-1,6键和a-1,4键的低聚糖,例如潘糖(Playne 和 Crittenden,2004)。
产品定义:性价比较好的益生元
低聚果糖和菊粉
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简称FOS)是低聚糖中的一类。低聚果糖又称果寡糖或蔗果低聚糖,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在蔗糖的果糖残基的C1位置上通过β-12-糖苷键与13个分子的果糖结合而成的低聚糖,主要是由蔗果三糖(1kestose,简称GF2)、蔗果四糖(nystose,简称GF3)和蔗果五糖(1F-β-fructofranosyl nystose,简称GP4)组成的混合物。低聚果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梨、蜂蜜、啤酒、细菌、酵母、洋葱、香葱、燕麦等都含有FOS
菊粉和低聚果糖是两种低聚糖,它们的结构和对肠道双歧杆菌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阐明,它们被认为是重要的益生元之一。低聚果糖已经在几个国家得到大量生产,并且已被添加到各种食品中,如饼干、饮料、早餐谷物食品、面包、和甜味剂。
产品定义:口感较好的益生元
低聚半乳糖(GOS
    低聚半乳糖是含有半乳糖的低聚糖,是Glu-α-1,4 [β-Gal-1,6] n 形式的低聚糖,是以乳糖浆为原料,利用β-半乳糖苷酶的转半乳糖基活性转化而来的。人体每天服用10g低聚半乳糖能显著降低呼吸氢。而在人体菌群伴随鼠中喂饲50g/L或100g/L的TOS,呼吸氢的含量却是增加的。
GOS 作为食品配料成分的特点:
GOS微甜,其甜度仅有蔗糖的30%60%Prapulla)。 GOS在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在160 pH7条件下处理10 min 不被降解,在120pH 3条件下处理10min以及在100和pH2条件下处理10 min也不被降解(Voragen,1998;Sako,1999)。)
GOS在日本已经被广泛地被用作甜味剂、食品原料、糖的替代品。同时已经被作为配料应用于各类食品中,包括面包、运动饮料、果酱、发酵乳制品、糖果和甜点中(PlayneCrittenden,1996Prapulla等,2000Playne 等,2003)。在欧洲,GOS 被应用到婴儿食品中(Savino等,2003)。Nutricia公司将一种添加有 GOS、称为Omneo的产品推向了市场,而Milupa 公司将 Conformil 推向市场,产品中含有72g/LGOS08g/L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
产品定义:来自母乳的低聚糖
以上提到的碳水化合物具有最令人信服的数据证明其益生元效果,然而,其他几种低聚糖也正在积累其重要性(尤其是日本市场),包括以下几种。
大豆低聚糖
大豆中的主要低聚糖是棉子糖和水苏糖。目前已经进行了大豆低聚糖的人体实验,以验证其益生元的功能。志愿者之间的效果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大豆低聚糖显示了一些益生元的功能。
乳蔗糖
乳蔗糖是由乳糖和蔗糖的混合物为原料,在 β-呋喃果糖苷酶的作用下转化而成的,并在体外纯培养研究中发现具有增强双歧杆菌生长的作用。
低聚葡萄糖
利用酶合成法,该种低聚糖已经利用来源于明串珠菌的葡萄糖基转移酶,将葡萄糖分子从蔗糖供体转移到受体,即麦芽糖上。从体外实验结果来看还可以,然而需要人体对照试验来验证其益生元作用。
低聚木糖
低聚木糖是由27个木糖聚合而成,是由玉米芯、甘蔗渣、棉子壳等富含木聚糖(半纤维素之一种)的植物原料,用高压热爆、热膨化以及辐射或用碱液处理后,将木聚糖抽提出,再用黑曲霉、清霉、木霉等不含木糖酶的微生物酶(木聚糖酶)水解而得到的含各种低聚木糖的混合物,再经活性炭脱色,离交除杂后浓缩或干燥而成。
低聚木糖分子是木糖分子间以 β-1,4键相连的低聚糖,它主要的组成有木二糖、木三糖和木四糖。XOS的肠道菌发酵研究很少被进行。
以上命名的低聚糖要被完全认可是益生元,需要补充更多的细菌发酵方面的数据和其他营养、特性方面的数据。
确定益生元在调节由肠道菌群引起的不适症方面的临床实验正在进行,并且应用了可计量指标来比较调节效果。需要更多的人体实验证实益生元的作用,鉴定其具有确定性健康促进作用及其所发生作用的机制。这些应当成为研究的前提并被很好地控制。以正经历临床不适症或者(和)有临床不适症危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的益生元实验现在很少。然而现在有了专门的研究技术。最新技术的开发和不同学科的交叉协作将帮助我们鉴定实验结果。
益生元与婴幼儿健康
20071012,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婴幼儿脑部发育与身体保护力研讨会"上,美国Harvard大学医学中心儿科客座教授Jon A.Vanderhoof在发布其科研成果时强调:"拥有良好的肠道功能对宝宝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至关重要。"
如何提高婴幼儿的身体保护力,是婴幼儿奶粉业界日益重视的问题。也就是在这次研讨会上,婴儿食品的最大特征,除了含有美赞臣一贯坚持的促进脑部发育的DHAARA和胆碱外,更添加了增强宝宝免疫力的益生元,全面提高婴幼儿身体保护力。
  据美赞臣全球医学事务部副总裁、儿科及内科教授Vanderhoof介绍,益生元是一种选择性刺激细菌或者菌群活性的食品成分,它的主要成分是非溶解性的单糖,现已经被公认为作用于大肠菌落。益生元进入婴儿肠道内通过发酵产生肠气体,增大了肠体积,从而减少了食物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促进消化物在肠体内的新陈代谢。
  与此同时,益生元还可降低肠内PH值,刺激肠部蠕动,抵制疾病细菌,恢复肠细菌平衡。Vanderhoof指出,四岁以下的儿童肠菌落很不稳定,许多入口致病菌都可能干扰微生物菌落。研究表明,益生元可以通过改变菌落和降低PH值,从而起到稳定菌落、完善婴儿肠道功能的作用。显然,对于饮食比较单一,又没有自控能力的婴幼儿来说,益生元是必要的选择,帮助婴儿打造一个平衡的微生态环境。
  美赞臣一直致力于为宝宝提供科学配方的奶粉,此次益生元的添加,亦是经过大量科学研究和验证后才实施的,是科学的添加,科学的保护。"美赞臣关注宝宝的智力发展的同时,还关注宝宝的身体保护力。宝宝身体健康,智力发育才会更好,学得更快"
  北京301医院专家唐锁勤亦表示,宝宝身体保护力和脑部发育呈正相关关系。婴幼儿食品中添加了提高宝宝免疫力的益生元,在提高宝宝身体保护力的同时,也相应促进了脑部的发育。
  
益生元时代的四大驱动
政策驱动:十七大明确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促进人类健康。
市场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带动了市场的需求,人民有吃饱到好吃到吃出健康,饮食保营养、营养保健康的科学理念已深入人们的健康意识中,“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通过健康饮食达到长生慢老”。
科技推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推动了益生元的快速发展,生产技术与市场需求带动了产品应用开发,市场上应用益生元的产品不断增多。
管理带动:科技和管理是益生元产业发展的两个翅膀,科技带动管理、管理推动科技。专业协会的重视、企业的积极参与必将带动益生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以双歧杆菌、乳酸菌和各种功能低聚糖为首的微生态保健品,是建立在医学和营养新概念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一代保健食品。近代医学研究证明肠道微生态平衡与否确实是同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歧杆菌、乳酸菌等人体正常有益菌能够促进肠道菌群平衡,有助于抑制有害细菌增殖和肠道腐败,预防肠道感染、减轻腹泻,缓解便秘,清除肠道腐败有毒产物,增强体质和促进营养的吸收。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不断关注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肠道年龄,肠道年龄是生命质量的关键。
功能性低聚糖是集膳食纤维和双歧因子于一体的益生元,也是一种新型健康食糖。随着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药食同源”与生物科学的结合,功能食品大众化、大众食品功能化发展趋势,食品应用标签的允许声明法规的明确,为功能食品、益生元食品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人们寄希望于用益生菌,益生元来消除疾病和维持健康,低聚糖等益生元作为健康源得到了公众的认可,益生元时代的到来将成为普惠人们健康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Abbott,A.2004.Gut reaction.Nature  427,284-286.
2.Andrieux,C.and Szylit,O.1992.Effects of galacto-oligosaccharides(TOS) on bacterial enzyme activities and metabolite production in rats associated with a human faecal flora .Proceedings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 51,7A.
3.Bouhnik,Y.,Flourie,B.,D’Agay-Abensour,L,Pochart ,P.,G.,Durand,M.and Rambaud,modifids colonic fermentation metabolism in healthy humans.Journal of Nutrition 127,444-448.
4.Crittenden,R.G.1999.Prebiotics.In:Probioticsa:A Critical Review (G.Tannock ,ed.).Horizon Scientific Press,Wymondham,pp.141-156.
5.Gibson,G.R.,and Roberfroid M.B.1995.Dietary modulation of the humancolonic microbiota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prebiotics.Journal of Nutrition125,1401-1412.
6.Gibson,G.R.,Berry Ottaway, P.and Rastall ,R.A.2000.Prebiotics:New Developments in Functional Foods.Chandos Publishing Limited ,Oxford.
7.T.Nakakuki,ed.:Oligosacchardes;Production,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Japanese Technology Reviews .Vol.3,No.2,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ublishers, Switzerland(1993).
8.M.Okada and T.Nakakuki:Oligosaccharides .in Starch Hydrolysis Products,VCH Publishers,New York,pp.335?366(1992).
9.I.Kato :The functions of agar and agarooligosaccharides.Shokuhin to Kaihatsu,33(12),44? 46(1998).
10.Wandsnider,L.1997.The roasted and the boiled :food composition and heat treatment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pit-hearth cooking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 16,1-48.
11.Weiss,E.,Wetterstrom W.,Nadel ,D.and Bar-Yosef,O. 2004.The broad spectrum revisited :evidence from the plant remai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1(26),9551-9555.
12.Vulevic,J.,Rastall,R.A.and Gibson ,G.R.2004.Developing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for determining the in vitro prebiotic potentianl of dietary oligosaccharides.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 236,153-159.
13.Sobolik ,K.D.1990.A nutritional analysis of diet as revealed in prehistoric human coprolites .The Texas Journal of Science 42,23-26.
14.Ragir,S.2000.Diet and food preparation:rethinking early hominid behavi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9,153-155.
15.Playne,M.J.and Crittenden ,R.1996.Commercially available oligosaccharides .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Dairy Foundation 313,10-22.
16.《益生元开发与利用》
Prebiotics: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17.《国家公众营养改善Oligo项目》
18.《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 》
19.《中国食品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