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为实”----经验论与怀疑论
廖仁平
关键词:眼见为实 经验论 怀疑论 认识论
提 要:简要分析了“眼见为实”的适用范围,揭示了“眼见为实”型社会系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超出了其适用范围。
传统箴言之一“眼见为实”,本质上是提醒人们凡事不要唯书唯权威,要以自己亲身实践经历过的为标准。这个理念对不对?它的有用性边界在哪里?
完全相信“眼见为实”者是经验论者,完全不相信“眼见为实”者是怀疑论者。此二论者各有其合理边界条件。
系统慢参量如一些简单的物理定律或生化规律等,相对于人的生命或人类社会的存在时期而言,它们稳定存在的时间足够长,不同时代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所感受到的内容是基本相同的,经验论者在这些领域中往往是对的。而怀疑论者会让人不可思议。
系统快参量如一些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等,相对于人的生命或人类社会的存在时期而言,它们稳定存在的时间不够长,经常性地变来变去,不同时代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地球上的不同角落所感受到的内容大多数完全不同,怀疑论者在这些领域中往往显得有道理。而经验论者会给人留下许多顽固不化的笑柄。
实际上,当人们真正地明白了系统参量的概率密度分布及其参量值的时空遍历性本质后,就会清楚,每一个体在每一时空中所经历的参量状态值都具有一种概率性和局限性。对一些经常变化的系统快参量而言,虽然任意时空处出现的任意状态都是真实发生过的,遍历性原理决定它也必将在某时某刻再次发生,但当其再次发生时,碰巧经历此状态的人是同一个人的概率非常小,这决定了个人曾经历的经验常常并不可靠,这种不可靠是批判经验论者的基础。但加总一定时期内(系统参量遍历性变化的一个周期时间)每一个个体的经历的全部状态,就会得到某系统参量在此时期内的概率密度分布,这种概率分布却是守恒不变的,此可作为批判怀疑论者的基础。
可惜的是对许多社会复杂系统中的各种参量,其真实的概率密度分布并不确切,其遍历周期也难以找到。探索并逐步找出这些参量值的概率分布及遍历周期是社会科学将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
以上简要分析可以初步表明:“眼见为实”一般比较适用于人类生存时空系统中的慢参量如物理定律和生化规律等;而不适用于人类生存时空系统中的快参量如交通状况或股票行情等。混淆此二者间的不同是造成无数“眼见为实”型社会系统悖论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