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N


从一分为二到一分为N
 
廖仁平
 
关键词:一分为二 哲学 认识论
 
 要:简要分析介绍了人类已经经历过的认识方法论:混沌的一元论、一分为二的二元论、一分为N的多元系统论,揭示出未来包容万物的科学认识方法必然是基于系统参量概率密度分布基础上的一分为N认识论
 
前言
迄今为止,人类认识方法论已经经历了混沌的一元论、一分为二的二元论、一分为N的多元系统论,这三大类认识方法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从不同角度探讨它们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对普及科学的多元系统论认识方法有重要意义。
 
1 混沌的一元论农牧思维方法
民间常说的“一根筋”指的是某人认识问题或实践做事时只认一个死理,不懂权变。
“一根筋”的大量存在当然有其深刻的原因。其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相似现象或规律的存在,一个日常道理经常会“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人们一旦掌握了它,就懒得探索思考了,照做就是。这是民智混沌的古代人类思维的基本特征,这种思维水平与落后的农牧业文明水平相适应,此可将之归类为人类农牧思维方法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新事物出现且其发展变化速度加快,认死理的“一根筋”思维方法就常常不合时宜了。
 
2辩证的一分为二法工商思维方法
辩证的一分为二法强调事物的正反两面性及其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性,它提醒人们凡事都会物极必反,为人们权变性地处理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实践中也远比“一根筋”智慧且实用,它为近代人类适应工业文明及商业文明提供了比较科学实用的认识论方法。此可将之归类为人类工商思维方法,可以说当今世界上的多数人已经基本具备了这种水平的思维能力。
但面对日益快速复杂变化的社会系统,辩证的一分为二法仍然显得相对太简单了些,它否认或不重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无数中间状态,所以在认识与实践中容易形成左右摇摆状态而缺少对无数中间状态的包容,进而也就容易人为极端化而压抑了系统多样性的正常协同与进化。
 
3一分为N的多元系统论知识思维方法
一分为N的多元系统论是基于系统参量值的概率密度分布实际而发展出来的系统思维方法,它是当代人类知识爆炸式发展的一种产物。虽然迄今它仍处于比较定性的初级发展阶段,但它的科学性实用性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知识界的人们所理解和认同。这种认识论方法可以解释以前无法解释的许多新现象,且能同时兼容一分为二辩证法的全部内容,它是传统简单一分为二辩证法在知识时代中的继承与发展结果,此可将之归类为人类知识思维方法,随着对其研究与认识的深入,它必将全面提升人类的认识水平。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的智慧。二是一的进化结果、三是二的进化结果、万物就是三的进化结果,这些进化越来越高级、越来越复杂。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幼稚的“一根筋”,只知其二不知其三者则是两极化极端思维,只知其三不知其万者仍然没有达到包容万物的高度。未来包容万物的科学认识方法必然是系统参量的概率密度分布论,系统参量概率密度分布论就是一分为N的认识论。
 
4系统参量的概率密度分布
系统参量状态值不是简单的单一值或几个确定值,而是多个甚至于无数个(N个)连续变化的值,这些值出现的概率各不相同,其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可以描述其各值出现的相对比例。一般说来,系统中多数参量值的变化都符合中心极限定理,其概率密度分布可用正态密度函数来描述。正态密度函数可用正态分布曲线来形象表达。一般正态分布曲线图如下
    在这个曲线中,轴与正态曲线之间的面积恒等于1。正态曲线下,横轴区间(μ-σμ+σ)内的面积为68.268949%,横轴区间(μ-2σμ+2σ)内的面积为95.449974%,横轴区间(μ-3σμ+3σ)内的面积为99.730020%
正态分布有极其广泛的实际背景,生产与科学实验中很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都可以近似地用正态分布来描述。例如,在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强力、抗压强度、口径、长度等指标;同一种生物体的身长、体重等指标;同一种种子的重量;测量同一物体的误差;弹着点沿某一方向的偏差;某个地区的年降水量;以及理想气体分子的速度分量,等等。 
 
5 正态哲学与一分为N的多元系统论
基于系统参量值正态概率密度分布实际,可以合理地推出正态哲学。
正态哲学的主要内涵如下:(http://baike.baidu.com/view/45379.htm )
  整体论正态分布启示我们,要用整体的观点来看事物。系统的整体观念或总体观念是系统概念的精髓。正态分布曲线及面积分布图由基区、负区、正区三个区组成,各区比重不一样。用整体来看事物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来面貌,才能得出事物的根本特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能以偏概全。此外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分析各部分、各层次的基础上,还要从整体看事物,这是因为整体有不同于各部分的特点。用整体观来看世界,就是要立足在基区,放眼负区和正区。要看到主要方面,还要看到次要方面,既要看到积极的方面还要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看到事物前进的一面还要看到落后的一面。片面看事物必然看到的是偏态或者是变态的事物,不是真实的事物本身。
  重点论正态分布曲线及面积分布图非常清晰的展示了重点,那就是基区占68.27%,是主体,要重点抓,此外95%99%则展示了正态的全面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定要住住重点,因为重点就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它对事物的发展起主要的、支配性的作用。抓住了重点才能一举其纲,万目皆张。事物和现象纷繁复杂,在千头万绪中不抓住主要矛盾,就会陷入无限琐碎之中。由于我们时间和精力的相对有限性,出于效率的追求,我们更应该抓住重点。在正态分布中,基区占了主体和重点。如果我们结合20/80法则,我们更可以大胆的把正区也可以看做是重点。
  发展论联系和发展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如果我们把正态分布看做是任何一个系统或者事物的发展过程的话,我们明显的看到这个过程经历着从负区到基区再到正区的过程。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人类的思维都明显的遵循这这样一个过程。准确的把握事物或者事件所处的历史过程和阶段极大的有助于掌握我们对事物、事件的特征和性质,是我们分析问题,采取对策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发展的阶段不同,性质和特征也不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与此相适应,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乐进的精髓。正态发展的特点还启示我们,事物发展大都是渐进的和累积的,走渐进发展的道路是事物发展的常态。例如,遗传是常态,变异是非常态。
心理学研究之量化,始自高尔顿。他发明了许多感官和运动的测试,并以数量代表所测得的心理特质之差异。他认为人的所有特质,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最终都可以定量叙述,这是实现人类科学的必要条件,故最先应用统计法处理心理学研究资料,重视数据的平均数与高中差数。他收集了大量资料证明人的心理特质在人口中的分布如同身高、体重那样符合正态分布曲线总之,正态分布论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工具之一,对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正态哲学认识世界,能更好的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以正态哲学来改造世界,能更好的在尊重和利用客观规律,更有效的改造世界。http://baike.baidu.com/view/45379.htm
当系统参量不是正态分布而是其它分布时,正态哲学中的整体论、重点论、发展论内容仍然成立,只不过其整体与重点略有差异而已。所以正态哲学属于一分为N多元系统论中的一部分,一分为N的多元系统论认识方法就是知识时代相对最科学的认识论方法。
 
结束语
人类认识方法论从混沌的一元论发展为一分为二的二元论并继续发展为一分为N的多元系统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现象,未来包容万物的科学认识方法必然是基于系统参量概率密度分布基础上的一分为N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