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5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语言正受到人们的热捧。由于它在增强网络功能方面的巨大潜力,有人说互联网可以因此得到“重生”。而其中最受关注的标志性的功能是它对于现有网络视频播放方法的革命性的颠覆。但是,关于HTML 5视频标签支持什么标准的视频格式,争论一直存在。上周,谷歌宣布弃用当前流行的H.264视频编解码器,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谷歌发布简短声明称Chrome浏览器将不再支持H.264标准,转而支持自己的开源项目WebM(即VP8编解码器)。谷歌解释,自己做出这一举措是因为使用H.264标准需要经过授权和付用,而这种方式非常封闭,不符合谷歌的开源目标,更不利于网络视频发展的创新。
支持谷歌的人认为,谷歌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褒扬;然而,更多地人对谷歌的做法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HTML 5对于网络视频的颠覆在于,无需安装任何播放软件(如Flash),浏览器可直接支持视频文件的播放。但是谷歌的WebM标准却是支持Flash的。网络视频公司blip.tv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贾斯汀·戴(Justin Day)说,谷歌的行为是一种倒退,重新安装Flash才能观看视频会重新带给用户糟糕观看体验。他说:“我们都期待开放的格式,但是评价这些格式是否开放应该基于它们的价值,而非其授权。”
对于网页开发者来说,这也是一种“倒退”。迈克尔·克里茨(Michael Critz)是一名自由互动和运动图像设计师,他说在H.264标准到来之前,各种格式的数字视频“是一种灾难”,对于具有不同期待的用户来说也“是一个噩梦”;而H.264的到来使他终于获得了一种能够与用户、客户和制造商清楚交流的机会,但谷歌的这一作法会“将我们送回至黑暗的时代”。
在后来发布的官方消息中,谷歌对此的解释是,如果封闭的开发机构只想靠收取专利费来赚钱的话,开发创新速度就会变慢、用户体验变差;相反,由社区驱动的开发则会将用户体验、安全性和性能放在首位。至于用户体验,谷歌认为,当今网络上的大多数H.264标准的视频都是通过Flash或者Silverlight这样的插件来运行的,而Chrome将会继续支持这些插件,不会有太多用户受到影响。
但是很快有人指出,谷歌的解释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如果谷歌的目标是为了开放创新,那么为什么不也弃用Flash这个不开放的插件呢”?因此,很多人认为谷歌是要借此与苹果(Apple)竞争。美国知名科技博客网站《硅谷内幕》(Silicon Alley Insider)的丹·弗洛默(Dan Frommer)就是其中之一。据他的分析,二者竞争的关键在于YouTube。谷歌已经收购了YouTube,而苹果则是H.264标准的最大支持者,很有可能苹果的设备就无法播放YouTube视频。
反对者认为,谷歌会把已经乱作一团的互联网向HTML 5的转换更加复杂化,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戴所说的“普遍支持”。他说:“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任何浏览器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具有专长。视频标签应该支持用户安装在系统里的任何编解码器。”而谷歌则认为,理想的状况是“所有浏览器都支持一种视频格式”。
克里茨说:“除非WebM在用户体验方面能够胜过H.264,否则支持它毫无意义。”
网络视频的未来有麻烦了!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