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油价最不敏感?


  中国汽车销量在2月份环比下跌得比较厉害,于是就有了“车市在降温”的声音。有媒体总结原因时,特别把油价拎出来说事儿,认为节节攀高的油价是拉低车市的一个重要因素。这话听来挺有道理,但要说近期的车市是受了油价上涨的影响,倒也未必。

  近两年来,中国车市持续暴涨,但不是独美,而是与油价比翼双飞。2008年,车市表现一般化,进入2009年以后,就如日中天了。2009年,发生了几件与中国车市相关的几件大事:一是中国汽车销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老大;二是燃油税开征;三是油价与国际接轨。

  燃油税开征对于用车比较少的人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一升油加一块钱,比每年交一千多的养路费合适,而且,燃油税还附加了一个利好,说是要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的收费站。但这个消息带给车主的快感并不明显,因为自从燃油税“择机”比较好,自开征后,油价就一路看涨,跟国际油价“接轨”后,更是涨得理直气壮。而且,“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是如此之少,大家跑在路上,并没感觉收费站收多少。

  照常理,油价一直走高,公路上收费站林立,中国车市会很难火起来,但正如我们所见,中国油价上涨最快的两年,也是中国汽车销量上升最快的两年。这等现象容易给人一种错觉:油价给中国车市加油。

  中国人不是疯子,当然不会油价越高,买车越来劲。问题是,中国人大多数是第一次买车,刚刚想起买车的事儿,刚刚有能力买车,油价就涨上来了。于是,只好一边骂油价,一边掏钱买车。

  对于一个从未有过用车体验的人来说,虽然对油价高有所耳闻,但并没有切肤之痛,会有“先买了再说”或者“买得起自然养得起”的想法。即将拥有汽车的兴奋和冲动也会冲淡对于油价的担忧,于是,不管油价涨得如何热闹,对于车市的影响如同扬汤止沸,作用只能是聊胜于无。

  而且,中国人普遍比较在意面子:大家都买车,自己没个车感觉矮人几分;大家都买大车,自己买个小车脸上无光。所以我们看到,中国车市不但总体销量超猛,而且车型体量偏大。越大的车子越费油,但中国车主显然并没有为油价上涨而缩小自己的汽车,在去年的销量排行榜上,进入前十名的只有夏利一款车是小型车,其余全是中级以上车型。

  从汽车销量排行榜上的上榜车型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车型的口味和偏好。全球四大车市中,欧洲和日本销量前十的以小型车居多(欧洲占到半数以上,日本几乎清一色是小型车),美国则全是中级以上车型。看上去,不同地区的人对车子有不同的爱好,但实际上,背后油价导演了这场戏。

  全球四大车市中,以欧洲和日本的油价最高,中国次之,美国最低。大家都跟国际接轨,之所以油价会有不同,概因油价不是汽油本身的价格,而是含税价。加税的比例不同,终端市场上的零售价就有了差别。就目前的价格来看,欧洲和日本合十几块人民币一升,中国7块多一升,美国合6块多人民币一升。

  油价与车型大小的对应关系一目了然:油价高的地区,车型偏小,油价低的地区,车型偏大。欧洲和日本出于节能环保的考虑,对燃油课以重税,人们烧起油来比较心疼,只好选用排量小、尺寸小的车子以节省燃油费用;美国燃油的税率比较低,人们烧起油来就随心所欲,所以美国流行油耗高的皮卡和SUV,排量4升、5升也算不了什么。

  这里边,只有中国值得详加讨论。中国的油价介于欧日和美国之间,车型大小也介于二者之间,貌似比较正常,但有一个因素必须注意:四大车市中,除了中国,都是老牌的发达国家,老百姓的收入跟中国比,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

  比如欧洲,汽油价格十几块钱一升,但很多国家中,工薪阶层收入是中国的10倍。换算过来是什么情况呢?欧洲一个普通车主烧油时的感觉,大概类似于中国普通车主加每升一块多钱的油。如此看来,欧洲人对于油价是过度敏感了,居然为这点燃油支出就换小车!

  换个角度看,中国车主是不是对于油价太不敏感了?

  即使是花钱大手大脚的美国人,对油价似乎也比中国人敏感得多。犹记得,2008年又闹金融危机油价又涨,很多美国人一下子就慌了,纷纷弃用皮卡和SUV,换用小型车。一向寂寞的福特福克斯、本田飞度、丰田雅力士之类的小车一下子变得吃香了,本田的飞度居然脱销,搞得本田兴冲冲地从本土紧急调货。美国本土的三个汽车巨头也着了急,纷纷宣布向本不擅长的小车领域转向。

  当然,美国人一向好了伤疤忘了疼,经济形势一好转,油价一回落,马上又没小车什么事儿了。不过,最近油价猛涨,美国的媒体又提出问题:该抱怨油价,还是换辆(小一些的)车?

  日本人最会过日子了,排量0.66升以下的微车销量能占到汽车销量的半壁江山,而高居日本汽车销量排行榜榜首的是丰田的混合动力车普锐斯。混合动力车省油,政府的补贴又多,实在是惠而不费的好选择。

  中国的油价一直在涨,一升破10块钱已是指日可待。但纵然涨得如此凶猛,并没有阻挡人们买车的热情,并没有阻拦人们买大车的热情,更没有阻挡人们买SUV的热情。

  中国车市上的SUV绝对是一个奇迹,它的增长势头超越一切其它车种,傲然占据增长率头牌位置。在2月份,各车种销量环比均有下滑,SUV的下滑率却是最低。

  在全球范围看,SUV是一个没落的车种,在欧洲日本完全是边缘车型,只有在美国尚能保持主流位置。原因很简单,这种车油耗高,与节能环保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驰。SUV在中国的疯狂增长,是不是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人对油价不敏感?

  从收入水平来看,最在乎钱,对油价最敏感的应当是中国人,但事实却正相反。何以如此?可能是因为吾国人对面子比对油价更敏感。宁可在油钱上多花一些,也原意开着大车或是SUV在人前显贵。

  关于面子问题,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曾经说过:“刚崛起的家轿市场都有一个社会地位的问题,轿车也被认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诚然,大车比小车有面子,高大的SUV比轿车更显气派,所以,大车和SUV在中国的热销并不奇怪。或者说,中国人不是不在乎油价,而是面子问题有时候压过了油价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