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货币、信用和本位


  通货、货币、信用和本位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四十年的法币时代,我觉得在他任期内八九要终结,因为他信奉了错误的思想,迟早会将世界引向深渊……

 

世界未来要恢复金银本位,说起来,几乎大家都一片惊呼,觉得不可思议,这里有必要说清楚,我无心鼓吹金本位——我不是奏折派,我现在是财经江湖穿草鞋以笔做刀,收钱侃事卖文的刀客而已。我是混口饭吃的小人物,天下大事与我有关,但我对此一点影响都没有。

 

这个世界事情,分三类:现在正在发生什么, 那叫新闻,过去发生什么,那是历史,这世界应该是什么——那是建议或者学术研究,未来将要发生——那是推测,我干的是推测未来的事情,对其他的,兴趣不大。

 

通货、货币、信用和本位。这是研究宏观经济的基石,事实上,据我观察,非奥地利学派的学者们,对货币的理解其实都有问题——这包括芝加哥货币主义学派,这当然也是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

 

货币中间的“货”,最早是海贝,“币”则是麻布或者动物毛皮,这些在当时,都是被各个部落或者人群所共同接受的商品,书上管这个叫“一般等价物”,事实上也就是“通货”,这个“通”,就是大家共同接受而流通的意思,货则是商品的意思。

 通货、货币、信用和本位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像不像铲子?这实际就是铜做的农铲模型,货币,通货和本位的概念,看看这个上面这张图,就什么都明白了……

货币,或者叫“钱”,一般则是有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还有窖藏手段以及世界货币,这是我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面的说法,但这其实太啰嗦。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或者说,货币就是信用。

 

这话怎么理解?

最早人们交易使用海贝或者皮布之类大家共同接受的商品,但后来交易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当时人们怎么处理?他们做法是搞些金属铸造出相应的模型,在流通交易中使用。譬如中国战国出土很多铲型货币——布币,因为当时铲子是农具,是当时大家都接受的商品,后来人们干脆用铜铸就一个铲子的模型,在流通中用。还有刀币,外形像刀的钱,是中国北方渔猎地区人们经常交易用,因为当时当地,刀是人们共同接受的商品。至于海贝,人们渐渐用铜,或者黄金压制成为贝壳的形状,在流通中使用。

 

国外也是这样,古代凯尔特人部落就用小型的剑模型作为货币流通。

 

现在问题是,为何大家都接受这些模型?难道那些铜做的农具或者刀具模型,真的可以使用?铜贝金贝和海贝的区别不大?事实上,大家都看出来了,这就是信用——所有人相信这些东西可以被大家共同接受。为何相信这些东西?因为铜金,这样的金属稀少,而且有使用价值,它被做成模型,所用的金属分量,估计恰恰就和农具或者刀具的价值相等。所以,之所以被铸成铲子、刀具,或者剑的外形,因为当时当地经济的本位,是农具,刀具或者剑。

 

本位,就是人们计算商品的价值最终尺度。

 通货、货币、信用和本位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在古代中国,私人铸币,经常是合法的,大家也都认账这些私铸钱,所以现在假币,只要大家都认账,其实和真币一样……你也别太计较……

渐渐的,铜或者金银铸币的信用越来越好,最后成为经济中的本位。人们说某人很富有,不再说他有很多农具、粮食、牛或者多少美女,而是说他有很多钱,很有金银。

 

随着交易越来越繁荣,经济越来越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按照现在人们的看法,应该是通缩才对。但我对经济史研究越久,越来越怀疑,真有通缩这回事。

道理很简单,货币就是信用,那么交易中货币短缺之后,人们会通过扩展信用来创生货币的。不存在所谓的“钱荒”问题。

不是吗?一般等价物也好,铜币也好,金银也好,都是人们逐步发现并且共同接受的,再次之前,货币的说法都不存在,哪里有货币呢?

 

弗里德曼在二战结束后在西德工作,就发现香烟成为西德人普遍接受的货币,因为当时马克通货膨胀,信用破产,法律又禁止德国人使用外币,所以大家就共同拿美国香烟做货币,在交流中使用。

 通货、货币、信用和本位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汇票,其实就是商人之间的货币,就像以前大学里面的饭票一样,每一个圈子都有自己的“货币”,这都是信用扩张

如果货币短缺到影响市场流通的时候,肯定赊欠等商业行为成为常态,而且汇票本票或者银行开出的票据,都可以当做货币流通,这就是信用扩张。只要法治完善,人们愿意通过生产改善生活,交易媒介缺乏这个问题,据我观察,从来不是问题。人们始终能想到办法解决

换句话说,钱荒,不是经济繁荣的障碍,也不是经济萧条的根源,信用系统自然有办法搞扩张,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通胀这个问题,却不是人们想到办法自发规避的。因为通胀都是悄悄的。如果一开始人们就发觉了,那么这个货币肯定不能被人们接受,正因为大家都信任它,认为购买相应商品的时候,它的购买力不会受到损害。而当大家都认识到通胀,它就是失去信用了,但人们普遍认为到这个货币不可信的时候,基本也就是恶性通胀,信用基本破产了。

所以恶性通胀,就是信用系统破产的过程

 通货、货币、信用和本位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纸币混到这个份上,基本和手纸差不多了,谁发行它的?你认为这个时候还有谁信任它?都不信任,意味着什么?

在金银本位时代,基础货币是有限的,信用扩张也创生货币,但不能无限创生,总有个极限,一旦人们发现某个重大投资项目失败,那么就会银行挤兑,或者汇票兑现,结果引发经济崩盘,大家出清商品存货,引发经济衰退或者萧条,这时候物价狂跌,大家都说是通缩——也就是货币减少导致的物价全面下跌,其实这是货币主义学派错误的观念。

 

这时,因为此前社会资源配置出了差错了,这时需要新的调整。说白了,经济体不需要那么多的货币,之前大家都做了错误的生意,大家都瞎忙了,现在回归起点,在没有琢磨出好生意之前,市场上不要那么多的货币,整个社会的那么多物资商品,或者劳动力,其实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凯恩斯学派和芝加哥货币主义学派,都将这个逻辑弄反了,他们要求往市场供应很多货币,就能让经济再次启动起来。他们也不想想,如果光是印钱就能刺激经济繁荣,那么怎么到现在才发明这招?历史上的那些统治者都是傻逼?

通货、货币、信用和本位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中国的纸币历史,现在读起来,真的是回味无穷,那些主张宽松货币救市的经济学家,真是没脑子,话说弗里德曼也有这个嫌疑……

凯恩斯说,黄金是野蛮人的遗迹。他见识还是不广,他不知道,在中国,元代就搞纸钞体系了。

话说,金银难找,印钞的纸,那可是从两千年前就有了啊,印刷术在欧洲中世纪,在中国是在唐代就很成熟了,人类社会在20世纪才找到印钞摆脱经济困境的办法?

 

现代法币时代,信用的基础来自央行,一般情况下,央行投放出去的基础货币总量,其实很有限,不是很多。但现在银行系统以及经济系统,有信用扩张机制,会不断的创造新货币。货币多了一定地步,信用就有问题了,因为通胀来了。负责任的央行,一般都要回笼资金紧缩银根,俗称“信用收缩”。这通常引发经济崩盘或者调整。但这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

 但如果央行持续搞信用扩张呢?那么货币最终会失去它的信用

 人们会自发寻找新的交易媒介,新的货币,因为旧有的信用系统已经破产。

 通货、货币、信用和本位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美元会不会混到这一步?也许不会这么夸张,但只要惨到津巴布韦万分之一的地步,这个世界信用系统就彻底崩盘了啊!

好了,三五年之后,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信用体系,会破产吗?嗯,会的,因为到时恶性通胀,可能谁也无法收拾。那么到时,美联储会再次大幅加息,恢复美元信用吗?似乎概率也不是很大,因为包括美国在内的欧洲日本等国的政府债务太多,大幅加息之后,第一个破产的是政府,他们再也不能在国债市场接到廉价资金了。

如果他们不想滞胀,同时也想缓口气怎么办?

 他们会寻找一个新信用体系,一个经过千百年历史检验的信用系统——金本位或者银本位

银本位回复的概率始终存在,不过比金本位小而已,我个人看法,这纯属历史偶然事件,未来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通货、货币、信用和本位 - 徐斌 - 徐斌的博客

 

——————————————————————————

徐斌《中国房地产大趋势》现已出版,当当网销售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923340&ref=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