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史杂论(118)


                              论(118

                                 2011-4-24

                        用战略统筹的观点看利比亚战争

 

         (一)利比亚战争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31 9日北约根据联合国1973号决议发动了对于利比亚的战争。使得利比亚的内战成

了国际战争。对于北约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众说不一,没有很清晰的观点。

         利比亚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难以说清发动战争的目的。各种关于战争目的的说法都不充分。这就要研究研究为什么说不清?重要的原因是运用的方法不适当。

         目前对于利比亚战争的研究分析都是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从政治或军事或经济等方面研究,是从外部研究和分析利比亚战争。不是从战争的内部研究分析。要从内部研究分析利比亚战争及其目的,就要从战略方面研究。

         传统的理论讲,“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讲“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等等。这些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一定是科学的。比如政治应该是“经济和社会矛盾的集中表现”,是“经济和社会的矛盾”中的“一种”表现。既不是经济的表现,也不是全部表现。我们不应被过去的理论所束缚。

         由于没有将战略和军事分开,仅仅从军事角度研究利比亚战争,难以看清战争的目的。

         (二)战略是军事指挥的结晶。

         战略是从军事指挥发展来的。是在军事战争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时出现的。

         从历史来讲,武装斗争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出现了军事战争。武装斗争的胜负是由领导的个人武艺和计策决定的。中国流传的“三十六计”就是武装斗争的产物。不属于军事战争的产物。军事战争的胜负是由军事指挥员的指挥和组织决定的。如八卦阵的组织。当军事战争发展到有多个方向和任务及多场战役构成,指挥越来越复杂的时候,战略就出现了。战略就从军事指挥中脱颖而出了。战略是军事指挥的结晶。

         中国的战争形式较为简单,所以长期没有战略。抗日战争时,日军有战略。中国军队没有。解放战争时,国民党军队有战略。只是到了1947年下半年,解放军才有了军事战略。工农红军时期和八路军时期,都没有军事战略,多数时候是政治谋略和军事指挥的结合。

         战争的目的是消除威胁和占有资源。为此军事指挥的宗旨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战略宗旨则是“调动对手、争取主动”。两者不同。战略是从军事指挥中发展来的,既指导军事指挥,又为军事指挥服务。

         (三)战略是策略的总和与坐标。

         战略是解决主要矛盾的,是围绕主要矛盾来解决次要矛盾,达到解决主要矛盾的目的。因此战略是各种策略的总合,又是各种策略的坐标和框架,是策略的统一整体。各种策略都是在“调动对手和争取主动”中实现的,又都是为“争取主动和调动对手”服务的。各种策略是相互交织和渗透的,使战略意图不被暴露出来。

         最典型的是“9.11”事件,是典型的“争取主动”的策略。由此美国取得了“反恐”的主动权。“9.11”事件是美国政府策划和制造出来的。细想想,谁会大清早就架起了摄像机对准一个天空方向等待拍摄飞机去撞大楼。而且等待了好久。不仅等到了第一次冲撞大楼。还等到48 分钟之后第二次冲撞大楼。一边等待,一边由电视直线转播。电视台怎么就知道有撞大楼事件发生呢?然后美国政府就做秀,大肆渲染,让全世界为他叫屈。美国又编制了以各种理由打伊拉克。美国用占领伊拉克取得反恐主动权。欧洲用“减排”取得市场主动权。中国只有利用“和谐”取得主动权。

战略是由多个策略构成的,不会是短时间的。所以要较长时间、把多个不同的策略结合起来才可以看清楚的。利比亚战争也是一个策略,是为既定的战略服务的一个新的策略。那么这次战争是要“调动”谁呢?争取什么主动呢?

(四)利比亚战争是保护美元地位的稳定的一个策略。

         目前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变化很清晰。同时政治多极化与经济组织重组化也在加速。近年来经济组织重组很明显,出现了“金砖”五国、中日韩三国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欧盟一体化、非洲联盟、拉美自由贸易、中俄合作、中非合作等等,不断出现重组经济组织。这些经济体都提出要以本国的货币结算,从而威胁了美国的核心利益,即美元的统治地位。

         美元不仅是交易的中介,和其他货币不同,它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代表,是资产阶级法权的载体。(资产阶级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资本家、资本、资产阶级法权等等。资本可以流动。资本家可以变换。唯独资产阶级法权是稳定的、不变的,是资本主义的根基。资产阶级法权是以美元地位和秩序为载体的。所以美元地位稳定成了美国的核心利益。列宁曾经讲:小生产每日每时的产生着资产阶级。这句话不正确。应该是“按照资产阶级法权要求的”小生产每日每时的产生资产阶级。)

         美元地位稳定是美国的核心利益。谁威胁了美元的稳定地位,美国就要对谁施加压力和报复。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的王建先生曾经撰文,指出几年前发生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都是在欧元与美元的汇率不利于美元地位稳定时,美国策划和挑起的。现在以中国为首的一批国家和经济组织提出不用美元结算,要求用人民币或卢布或欧元等结算,大大威胁了美元的地位。

         利比亚靠近欧洲,又属于非洲。它与中国关系比较好等。美国发动利比亚战争可谓是“一石多鸟”,把诸多方面都调动了,减少了对于美元地位的威胁。利比亚战争是美国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利比亚战争什么时候结束,则要看是否调动了中国和其他威胁美元地位的情况。不是由资源消耗多少,也不是要等到卡扎非下台或消灭。近来由于石油紧张,中国与俄罗斯就石油问题产生了矛盾,正合美国的意愿。这就是“调动对手”。

         (五)利比亚战争的教训

         利比亚战争对世界各国都不利,对参战国更不利。只有英法等国傻到甘当奴才和打手。

         美国是如何运作策略来实现战略意图的?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美国发动战争打击的对象都是他曾经支持的,萨达姆、卡扎非、塔利班、穆巴拉克等。美国支持他们是利用。打击他们也是利用。用军事打击他们,也产生“可利用价值”。

         美国支持内部有反对派的政府。美国支持内部反对派有一定实力的政府。

         当美国要打击某个政府时,1)先操纵该政府内部的反对派起事,“煽风点火”,“扎根串连”,要民主、要人权、要就业等等。该政府若不理睬,就加大力度,组织群众上街,组织一些“可传播的刺激性的事件”,逼迫该政府来处理。该政府刚刚出来解决问题,反对派就说受到了镇压,要人权和自由等。2)紧跟着反对派会成立“过渡政府”之类的东西。这个所谓的“过渡政府”一定会要求国际社会出来主持“公平”和“正义3)接下来的事情就很清楚了。不管是空中封锁,还是地面支援等,美国会邀请其他的帮手来一起“做好事”。这是美国战略的“三部曲”。既调动了对手,又取得了主动。

         只有当对手被调动了,或者美国取得了主动,达到战略意图的时候,战事或动乱就该结束了。美国会假手于联合国,要别国帮他埋单。

         这就是从战略统筹看利比亚战事。即用非线性方法看利比亚战争。

 

                                                 

 

(本文是在国际关系学院第十一届国际战略与安全论坛上的讲话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