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机构与协会资源的共赢之道(4月8日)


 

专业机构协会资源的共赢之道4月8日)

 

关键词:专业服务  机构  协会  职业生涯

 

在职场中,专业人士通常都以进入专业机构为目标。

比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建筑设计师事务所等等,连同教育培训、顾问咨询机构,都有国内外的佼佼者,能有幸加盟其中,即使起步比较低,但想到未来从普通职员成长为合伙人,总不免让人心向往之,即使暂时身在矮檐下,低头都来得无怨无悔。

虽然也有一些在大牌专业机构修炼多年的人会离开,自起炉灶,创建属于自己的专业机构;但同时即使是自己创业,能被一个比较大牌的专业机构招安收购,也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在人的职业生涯之中,知识与理论更多的会是厨房里的盐或者香油,或者是人际交往之中的商务谈判,稍微有一点可以提味,但多了反而会起负面效果,让人腻到倒胃口的程度。

要想进入专业机构,甚至在专业机构里保持不被淘汰,在专业领域进修并考取相应的证书都是一件值得长期投入的事情。由于那更多的是成人教育,因而更多的并非单纯求得那点知识与理论。

所谓职业教育,除了有相应的理论与知识之外,更多的是要扩展相应领域的人脉关系,在人脉资源方面为自己打通更多的关节。当然,证书更是在其中少不了的因素了。

 

任何一个行业中注册公司,都需要接受年审。而机构想进入并在某个行业中持久地做下去,也需要以拥有多少专业人才,其中在不同层面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各自有多少,都服务于哪些著名的企业与品牌,有过哪些相应的显赫背景经历等因素为实力以及收费依据的。这些都应该是专业机构标榜自己的因素。

 

从接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到成人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其实人都是在为自己职业生涯中所服务的机构在做贡献。同样,从某种角度而言,甚至很多时候,个人考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不是为了自己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或者认识同行业的一些人脉关系,让自己在专业领域更高,而是为了机构得到更高的资质,推升机构的专业含金量。

不管是在注册、监管还是收费标准上,那些拥有职业资格证的员工,总是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拥有了相关的证书,就会在面临被裁员的窘境的时候,少一些被裁掉的概率。

 

协会等官方或者民间组织,通常都是通过职业认证的方式提高机构的从业与竞争门槛,设定个人的从业标准,而标准的制订者需要教材、培训、考试以及颁证、管理、惩戒等各方面的专业因素构成,那就激发需要在行业内有经验,有资历,有号召力的精英去做,让他们别只顾着做自己的生意,也要为行业做些贡献,别只顾着服务于行业外的客户,也要为行业内的后辈们多做一些事情。而专业人士在参与协会这些事务性工作的同时不仅为行业做贡献,更为自己以及所在的机构增添含金量。

而通常,只有协会才有权利举办活动,组织展销等活动,创办各种网络与平面传媒,而那些都是为行业内的机构之间的交流以及对外协作提供接口。所以只有依托协会才能靠拢组织,享受整合资源,助力于自己的成长。

 

协会在相当的程度上仅仅是一个自发性的组织。也只有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协会成为有半官方色彩甚至有官方权威背景的机构,因而在行业标准的制订,行业政策的修改,以及在为行业发展在产业政策之中,争取更多的切身利益方面,就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行业协会所搭建的平台,不管是传媒平台、教育培训平台、业务交流与协作平台,还是在发展平台上,所发挥的影响力都是立足行业,辐射产业的。

协会在中国更偏重于官方的权威性,而在国际角度,更偏重于市场的服务性。与协会建立纽带关系,也是纳入组织管理,享受利益保护所必须的,创造性地与协会平台协作,不仅需要立足并发挥专业水准,更多的是需要充分利用平台的传播,为专业机构的市场化运营提供更多的机遇。

 

协会平台的媒体运营,通常由网络平台、纸媒平台、线下平台等因素构成,所涉及的角度包括人才运营、品牌运营、市场运营、资本运营等多个方面,从资讯、案例研究、明星经纪与传播,投票评选与颁奖、头脑风暴、培训、咨询顾问等角度进行提升。

其实这样的媒体平台应该是与企业战略挂钩的,核心是企业的开源节流。重要的不是虚无缥缈的资讯,而是有相关主题的培训、会议、俱乐部式的会员管理,以及有针对性的方案提供与执行督导。

在其中,网络平台的搭建与传播推广是重要环节,与各方面的运营都有接口。力争将相关的专业服务提升到战略高度,并有专业的执行支撑。

专业机构一定要把自己所提供的服务赋予比较高的意义,才能有相应的增值效应。有可以攀比的对象,有华丽的包装,有提供服务团队的水准,有参照,有概念性的,也有数量化的评估系统,有清晰的流程,也有人员培训系统,有替补方案。

 

而专业机构与协会的相关平台对接,需要搭建更利于传播的平台,以技术为基础,涉及人力资源、公关广告传播、通路铺货终端促销策略、融资策略之类的结合。

把自己的价值提升,给自己取个响亮的名字与口号,有相应的传播渠道与传播形式,寻找相关的企业做利益共同体的盟友,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贾春宝

2011年4月8日星期五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