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优质生源之我见---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更着力于既有资源的整合和配置的优化
每年到这个时候,有关状元的话题讨论就多了起来,这不最近北京四状元接连报考港校的报道引起广泛讨论,对此各方褒贬不一.可以说无论是高校,还是各类高中,目前都在抢生源,尤其是优质生源,有时甚至以金钱去获得,比如说港校为状元们提供了16万元的全额奖学金,又如当下的中招招生对优质生给与数千元的奖励,并对劝导老师给与千元的奖励等等,可以说抢生源既有其残酷的现实性,比如不抢优质生源,学校的教学成绩就上不去,进而长久的生存问题就很困难,同时抢生源也反映当下社会的浮躁之风也波及到学校,使得学校难以静下心来真正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可以说优质生源各类学校都需要,但是毕竟优质生源是有限的,对抢生源的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要给与更多的关注,并加强管理.
"抢"势必会加剧教育的失衡,一方面高等,高中教育本来就失衡,大量优质生源都拥向一些学校,造成其它学校生源不足,其实教育本是一盘棋,如果不及时纠正,必将扩大校际间的不平衡,从而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全面发展,另外一方面就是这种不平衡正在挫伤一些非名校的领导和教师的积极性并使得大量教育资源处于低效使用的状态。一定程度上说优质生源到这些学校,也能获得好成绩,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累积,使得这些学校对优质生源毫无吸引力,而没有了优质生源,同时积极性受到影响,学校很容易陷入一蹶不振的困境.其实追溯起来,无论是高校,还是高中抢生源,都是希望这些优质生源给学校,给领导长长脸,以实现学校和个人各种利益诉求,但我认为对于没有能力抢到优质生源的学校和老师来说有点不公平,其实当下教师间差异已经明显缩小,特别是补充新鲜血液,作为教育的主管部门--各级教育局要力促招生的相对公平,从而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从而也使得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使用,使教育呈现生机勃勃,竞争充分的大好局面,,对于后进学校的老师来说更应该加强学习,提高个人业务技能,负重前行,赶超比拼;而对于领导来说应该立足现状,狠抓教学管理,办出自己的特色,努力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同时还应该满足现状,从政策,管理经验,发展模式等方面寻求各方的指导和支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各类学校不应该只局限于自己,其实教育是一家,都是为人民,为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树立教育是一盘棋的思想,实施大教育战略,合理配置既有的教育资源(当下应这种进行配置的优化和资源的整合),使区域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