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一日同风起


  大鹏一日同风起

  ——“威达”刮起名牌旋风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题记

  

  引子

  

  科技神奇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

  人类从钻木取火,进化到用飞船探测太空,以遗传工程缔造新的物种……只花了区区几十年。也许,再过几十万年、几百万年,人类将会有足够的智与力征服整个宇宙……

  对于永恒来说,几百万年和弹指之间并没有多大区别。

  可谁曾想到,直到1988年,在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度,一个诞生过“四大发明”、对世界科学技术作出过伟大贡献的国度,一个依靠自己的力量让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的国度,一个拥有13亿智慧勤劳的人民的泱泱大国,高科技医疗器械设备生产的总体水平,却比先进国家落后20多年:一些先进国家能生产3万多种医疗器械,而我国仅能生产3000多种,且大多是低档产品;全国16.6万家医疗单位,年需花费数亿元进口医疗器械,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进口的规模将会变得越来越大。

  改革的浪潮在奔腾,它仿佛在呼唤——高科技医疗器械设备的生产空白迫切需要填补。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上篇

  

  从山川地势到经济发展,中国的一大特征似乎便是不平衡。

  请看珠江三角洲:高楼拔地起,车行如水流。花园般的城市,彩云般的人群,彩虹般的生活,产值过亿过十亿的企业,如旭日朝阳喷薄而出。同属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山区县,却由于交通不便,工业基础差等诸因素,经济发展长期陷于徘徊状态。

  不平衡归不平衡,但事物总有必然性。商品经济好就好在不断地向人们抖落一个又一个的机会。而且,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以刘之券为首的广东威达的建设者们,毅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实力强大的企业也不敢贸然问津的高科技医疗器械生产,作为公司主攻方向——从调查中他们了解到,企业与高科技联姻产下的优生子——高科技产品,能使企业迅速占领市场。地处山区的企业,关键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欲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竞争,就要善于钻冷门,扬长避短,出奇制胜。总经理刘之券把这种战略眼光和理性思考,概括为“小路理论”:“山区企业永远要准备走小路,因为大路轮不到你走,邪路你不能走,所以只能走小路,要琢磨怎样走通中国山区企业游击战争的独特道路。”这种思考、探索的结果,后来使他们跃上了一个根本不同于其他大企业集团的台阶,从而开拓了他们奇迹般的境界。

  高科技医疗器械是人们施展智慧和伟力的场所,是留给当代中国科技人员和企业家的一个命题。在这个不可避免的命题面前,尽管威达人一开始便正确选定填补国内空白、且又具有广泛的经济价值的超声波定位多功能碎石机作为攻关目标,但在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却显得多少有点茫然,多少有点忐忑不安,甚或多少有点恐惧和宿命感。毕竟,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啊!

  科技女神是最刻薄的女神。膜拜在她裙下的信徒们必须在他的供坛上呈献无数的汗水和几亿个脑细胞,乏其筋骨,苦其心志,她才肯点化你一个成功的秘诀。

  为了获取多功能碎石机这一当代医疗科技的瑰宝,攻关小组历尽千辛万苦。从翻阅资料、绘图设计到器官离体试验和动物试验,从样机制成到临床试验,经过上百次成功、失败、再成功的反复,大家度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刘之券曾几次昏倒在试验室里,技术负责人张嘉祥教授掉了15斤肉……

  当攻关小组撕下第110张日历那一天,揭西县人民医院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超声定位干式体外震波碎石机终于成功了。科学家和企业家联手写下我国首次把超声定位技术应用于体外震波的记录。我国著名的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教授,亲自主持了碎石机的技术鉴定,并与当时的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国家卫生部长陈敏章等亲笔题词表示祝贺。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多家医疗单位,在短短两天的深圳订货会上,便订下了近5000万元的购销合同。碎石机的神鞭一挥,在一夜之间就把威达公司推倒万人瞩目的位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中篇

  

  威达“成活”了。

  据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是登上美洲一个常受飓风袭击的海岛,看见一种特异的自然现象:高大的乔木群都齐整地拦腰斩断,而灌木群却茂盛地生长着,因此才最后确信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亘古不变的法则的。威达就是这样的灌木群,她的“成活”的基础,出于山区地理位置的挤逼,在于她清醒地认识自身的缺陷,记住了扬长避短的训条。她所扬之“长”,就是对学有所成的科技人员,尊重、信任、关心、理解,借他们聪慧的脑袋,以实现马克思《资本论》中所说的“惊险的跳跃”。

  中国的人事症结是什么?在威达“成活”之前,当时体制最大的痼疾,是让许多高能级的人作低能级的运行。这些人的智慧、智能,本来可以产生裂变、聚变。对不起。现在智能让你燃烧——烧光拉倒,甚而连燃烧也轮不上,连冒烟也摊不上,让你扼腕长叹。最使威达人感慨万端的是他们在华东某大城市接触的一家企业,2100多名员工,工程师便占了1800多人,有的工程师只能干卖饭票的活儿,真正的用非所学,真正的令人感慨万千。

  凭借强烈的开拓意识与敏锐眼光,刘之券带领威达一班人,四方奔走,八面求才,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为公司网罗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在刘之券的倡导下,公司尊科技人员为上宾,从生活上、工作上处处开绿灯,提供一切方便。公司设有专家办公室,专门负责外聘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生活、工作上的一切业务。公司建有现代化装修的专家楼,为专家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优良环境。其他地方困扰人的种种生活难题,在“威达”却很少缠绕科技人员的精力。家属的工作与住房,无需你提出,公司就已安排妥当;单身来工作的,每年两次回家探亲与家属来探望一次的费用均由公司负担。这儿的工资报酬也对外来技术人员倾斜;个别脱离原单位的外聘人员,公司预付一笔保证金,保证其老有所养。总经理每次出差回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专家教授。每年春节,专家楼里大年初一迎接的第一批拜年的客人,就是公司的领导班子,曾经发生过的一桩感人之事使所有外聘人员感触良多:慈母辞世前的张嘉祥教授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中曾不经意地流露出对千里之外老母的几许思念,几天后被公司派专人接来的张母就出现在张教授面前;来自上海的黄技师,爱女因病去世,总经理派专人送她回沪,又指定专人帮她料理后事……

  在威达公司,听不到“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的哀叹,120位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外聘人员,在威达公司给他们提供的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舞台,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对威达公司的感情,对威达公司作出的巨大创造性贡献,亦早已消弭了主与客的界限。古代知识分子那种“投桃报李”、“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意识,在他们身上早已升华为自觉为“威达人”的主人翁意识。

  威达人的人才观,使揭西县这个山区小县的公司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曾经有一次,威达公司到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挑选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蜂拥报名的竟达200人之多。包括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著名胸心血管外科专家苏鸿熙等29名医学界大师级权威,则成为威达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

  刘之券总经理这样评价这批“威达人”:“他们是威达的希望所在,威达集团的事业发展要想有永不枯竭的源泉,就要依赖大批像他们这样的人。”而“他们这样的人”所依赖的,又何尝不是刘总这样的威达人呢?他们彼此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是威达公司兴旺发达的要诀。

  

  下篇

  

  为把脚下的路锻造为与世界“第三次浪潮”对接的栈桥,从“冷门——栈桥”的“选址”动工之日起,威达公司便紧紧抓住开发一流产品,营造高科技医疗器械的威达名牌效应这个核心,在“高、新、广”三字上做文章。

  “高”,就是高科技,即开发档次高、技术含量高,充分体现现代科技成果的医疗器械。这一点,是使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的前提;“新”,就是技术水平先进,具有创造性。为此,从一开始便开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广”,就是社会需求广,市场潜力大,所开发的医疗器械,一方面以诊断、治疗高发病和对人类健康危害性大的疾病为重点,另一方面,在价格上要比进口产品更有竞争力,使一般市县级医院都能用得上,买得起。这一点,是确保高科技产品带来高效益的关键。概而括之,这叫做开发领先型的技术进步名牌产品战略。为实现上述战略意图,威达公司利用经已建立起来的人才优势,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他们主动与多家科研单位和院校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把握国内和国际医疗器械市场变化情况,请专家作决策咨询,解决了山区企业信息不灵的通病;他们走出山沟,与鼎鼎大名的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合作关系,请这些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研制开发新产品,为生产把关;再就是解决山区企业选项立项困难的难题,选择国内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那些多种原因而无法转化为产品的许多有价值的医疗科研成果,予以生产推广。

  这种名牌产品战略,解决了山区企业所面临困境的现实性,奠定了威达公司起步和飞跃的基础。这个集科工贸三位于一体的紧密型经济实体,朝气蓬勃地把科研成果很快便转变成产品,应用于临床,造福于社会。如该公司组织包括20多位高级工程师在内的攻关小组,仅仅经过一年时间,便研制出整机性能指标达到80年代末同类产品的国际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医用电子直接加速器,在产品通过鉴定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便订得数千万元的订货合同。该公司从1987年以来研制成功的十数件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均具有上述特点。

  且看这种被中国医疗界喻作“威达效应”和“威达旋风”的事体演示出来的深刻含义……

  某国生产的近距离遥控后装机,原售价138万元人民币,见威达后装机研制成功后,自动降至68万元;某国的磁共振装置原报价68万美元,威达研制成功后,跌至48万元;某国的人工心脏机原售价48万元人民币,见威达已产出同类产品。遂跌至24万元……单凭上述报价的前后变化,人们便不难了解威达医械的价值。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了解威达医疗器械的价值,高度评价“与人类健康同步”。《叙利亚革命报》赞扬:“威达信誉信得过。”国外五大报系亦对威达产品分别进行报道与介绍。五大洲60多个国家280多家客商与威达建立了业务联系。为适应外部要求与形势发展的需要,集团公司走向世界,在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三国建立了合资跨国联营机构,参与国际竞争!

  

  匆匆数年,沧桑之变。

  今天的广东威达医疗器械集团公司,已成为我国高科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一棵擎天榕,党和政府给予威达公司许多荣誉,省授集团公司“先进集体”称号等,总经理刘之券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自然,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攀登,会有突兀嶙峋的怪事挡路,也会遇到狂乱横斜的风雨阻隔。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谁也不能保证前面是一马平川的康庄大道。譬如威达,受经济宏观调控这一大气候的影响,在资金的周转上也遇到暂时的困难,迟缓了原本可以大踏步跨越的步伐。但,道路已经开通,艰难的第一步已经迈出,第二步也许并不容易,但毕竟已经有了令人欢欣鼓舞的基础。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愿威达永远腾飞!

  人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