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处事,中层领导有技巧!


说话处事,中层领导有技巧!

文/著名中层管理与职业化专家李绘芳
 
 
 
 
 
前言:
 
中层领导几乎存在于各个组织里,不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在组织系统的各个领域里都有分布。其权力不是很大,但其位置却是至关重要的,是承上启下的桥梁,是成功团队的中坚力量,是一个集体成败的关键!中层领导位在组织序列的夹层之中,需要在“上压下挤”的环境中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所以,处于夹层里的中层领导要面对的人际关系比一般人面对的更复杂。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这样感叹:“做中层领导,最难的常常不是能不能胜任某一个工作,而是能不能处理好与上下左右的关系!”事实的确如此,中层领导身处上司、同级和下属之间,与上级的关系直接决定着自己的前途,与同级的关系主导着公司内对自己的舆论评价,而与下属的关系则决定着自己所领导的这个部门的业绩。
 
这中间,只要有一个环节摸不透、处不好、理不顺,都会给职业生涯造成障碍。这就是中层领导的特质,其位置,处于上层和下层的结合点上;其身份,既是领导者又是执行者;其工作,专业性较强,需要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其职责,比较具体,布置、检查、总结、反馈——都要亲历亲为。
 
著名中层管理与职业化专家李绘芳老师指出中层领导位处组织序列的夹层之中,他们既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上司的命令,对上负责,又要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是名副其实的职场“夹心饼干”。因此,要想在这个“上压下挤”的环境中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那就非得练好说话和处事的功夫不可。
 
在一个组织里,中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组织的中坚力量。作为中层领导,掌握了说话处事的策略和技巧,就掌握了用智慧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能全方位提升管控能力,使你在工作中左右逢源,成为团队中最坚实的栋梁。
 
李绘芳老师指出,中层领导是组织机构的中坚力量,不仅要担负,重要管理领导工作,还要在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之间起到枢纽作用,同时扮演着上司、下属、同事和自我四重角色:既是执行者,有时又是决策参与者;既是领导,又是下属;既要沟通上下关系,又要协调左右同级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并为下一步担任更高职位打好基础是中层领导面临的核心挑战。
 
中层领导力问题在学术界和实践界都是老生常谈,在百度搜索“中层领导力”能够得到约156万条搜索结果,很多管理学大师都曾围绕这个题目提出过精辟的观点,这里不做赘述。如果说解决这一问题存在一个最终方案,那么,就是将最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正如斯隆在通用汽车公司做的那样,由最高层直接确定中层管理者(甚至基层)人选,他们会花几个小时研究一个基层经理的聘用,而且斯隆坚持认为这才是他最该干的事。
 
决策力可以靠经验、靠助手、靠智慧;领导力和和执行力可以靠制度、权力、职责,只有影响力是靠人格、靠领导者个人的威信、美誉度,以自己的个人品质影响团队的思想、行为、习惯甚至甚至决策。我们要提高中层领导者的影响力,首先要晓得——什么是影响力呢?所谓影响力,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去影响他人,也要接受他人的影响,因此每个员工都具有潜在的和现实的影响力。
 
企业人士读书大多为了“镜以鉴人,史以明智”,我们要探寻的本质往往都会在历史中找到答案,或是一个行业的历史,或是一个成功企业的历史。可我们的民族却总是会遭受不爱学习的批评,尤其是大学里走出来的人,那些知识早已经在高中时期读完了,怆然于心。已经具备学习力的经理人,有如何将学习力转化为竞争力的问题。
 
在我看来,领导者是否卓越,有一点的差异比较关键:那就是——是否能够建立成功的合作关系。虚弱的领导从不相信自己成功,除非他们看到别人的失败。如今,企业面临的各种挑战非常复杂,以至于个人或单个组织已经很难解决。要想得到一个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不仅需要组织内部的协调,还需要组织与顾客、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之间的协作。领导者必须通过消除内部斗争和狭隘主义,营造出一种相互协作的精神,只有实现内部的通力合作,才能形成外部的竞争优势。
 
很多企业咨询我:李老师,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如何搞才好?我一般答道: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比管理层的要多,其总体花费可能会超过管理层。所以,对于此类培训应当重点关注。需要在平时就做好此部分人员的管理技能水平分析。可以将此类人员的管理技能分解成若干项,通过对中层管理人员每一项技能的评估,了解公司整体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状况。有针对性的就前若干项进行集中培训。实现技能提升的循序渐进,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