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绿色幸福村”的一次对话


新农村蓝图的撕扯
——与姚江波老师的一次对话
 
 
姚:从1993年开始,我在中国“老少边穷”地区旅行,许多地方从最原生态自然的农村美景,变成了被“规划的新农村”,痛心之余,无能为力。没有被规划,反而质朴的美丽。
我:“绿色幸福村”模式我概括完善为:“风貌古朴、功能现代、产业有机、文明复归”。把农村建设得“看起来更像农村,住起来更比城市”。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让城乡人民旅游旅居旅养有了身心的健康与归宿。正如你的“没有被规划”,就应该是这里所指的“风貌古朴”。“改造内部设施”,是指“功能现代”。“清洁”,是指内在的“产业有机”,外在的“文明复归”。
姚:这样的模式,应该由村民自发自觉的完成,而不是由专家、政府去指点他们。
我:问题有二:1.野蛮的所谓“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正在狂袭农村。2.农民自发两极,一极学乱搞,二极不搞。孙君模式正是一种“绿色幸福村”模式,引导由农民自觉的正确实施。
姚:(图)这是我2004年在新疆北疆布尔津县禾木村拍摄的。这样的村子,是没有被规划的原生态,多美。任何规划大师,都没有这样的水准设计出来。
我:不行。这是你的美。他们也要享受现代文明!你去看看郝堂。村长、村民、妇女、儿童等等,全都发动起来。自觉从垃圾分类做起,文明乡风做起。环境不动,设施提升。你不能拒绝他们享受现代文明。否则,他们会将外貌也破坏殆尽。急需尽快助其设施提升!
姚:如果这每一个木屋的内部设施都得以改造,外貌保持完好,当然是最好的。
我:是的。空调、淋浴、电视、上网、如厕。不能有蟑螂、老鼠在家乱窜。
姚:2004年,村口已经建有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设施了。
我:那很好。郝堂就是这样努力着。孙君就是这样。茅屋还是茅屋,土砖还是土砖,青砖瓦房,等等,绝无一样。原封不动但功能!文明!功能要提升,文明要回来。老百姓觉醒,自觉自愿,认识到位,就可持续。
姚:老实说,这样的乡村,其改造,需要的是建筑设备工程师,而不是规划师,建筑师。
我:错!!!需要的是激励指导他们觉醒、艰苦奋斗、扎实行动的知行合一人士!
姚:专业角度讲:老房子改造,需要给排水,电气,需要空调的改造,而原始建筑不变。
我:是的。还有更加有机的。你到郝堂看看。部分稻田改莲塘,景观更美,卖钱更多,污染处理还有5倍裕量。可是你看看当今农民都被城市感染成了什么样?要对抗那些县乡干部的所谓“新农村建设”破坏,对抗“城镇化”、“迁村腾地”的巨大利益链条剥夺农民利益。要和农民站在一起,维护农民的利益,帮助建立农民合作组织,他们自己的股份投资公司、自己的养老金融机构,繁杂而具体,苦不堪言。孙君做了十几年。已经有十几个案例。其本质对美的追求与你是一致的。
姚:http://xy.dahe.cn/2012/08-09/101484081.html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郝堂的图片和介绍。这样的改造,慈城早已完成。杭州的安曼法云更是做到了极致——让你以为,明清600年来法云村就是如此的遗世独立在闹市的。
我:是的。他们和你的想法一样,不能乱搞,不能大搞,不能喧宾夺主地搞。他们协助农民十几年,已有十多个点,一直在农村志愿服务。
姚:(图片)
我:你说的没错。问题是现在鬼子进村了,必须有人号召农民,挥起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些鬼子就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名搞“祖国民房一派徽”的政绩工程、以“城镇化”迁村腾地剥夺农民土地指标变成老板财富的家伙——他们极其错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我党的宗旨格格不入。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人民包括有钱的老板,更包括平民老百姓。不能着力偏袒老板一方,顺便改善老百姓另一方,造成一主一仆,而应该高水平地协调形成老板、老百姓“双主体”利益模式。这应该是我党由革命党变成执政党后的一个基本立足点,也是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姚:这是我自己的家,这是本质里喜欢自然的人,才会如此设计布置。(图片)看一个人是否真的喜欢原生态,看看他的家,就知道本质的喜好如何。
我:农民原来是你,可是现在不是你啊!洪水猛兽来了,等不及了。再等,没有原生态村落了!不搞、乱搞、指导好,三者只有最后的抉择。因为不搞不可能,乱搞劲正猛,只有正确地慈城安曼法云。
姚: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指导他们——我们觉得美的房子,他们照着建了,尽管心里并不觉得美,只是来的游客都说美,他们才应和呀。
我:还有“汉奸”——渐渐误觉的农民说,我要过城里人的日子!结果外貌也在城市化,硬化,水泥甚至柏油马路,平直而宽,瓷砖墙,石头塘岸。外有鬼子,内有汉奸,只是游客说美,如果你不指导,他就一夜毁掉三千年!你为什么只说所看到的凤毛麟角,而忽视了你更看到的铺天盖地(建筑垃圾)?
姚:嘿嘿,我希望这一点美好,可以自觉带动垃圾的消失。
我:理想主义,单纯幼稚!铺天盖地的农村已经挤逼到漫云了!我们上个月劝说了地方干部和农民准备大干一番的冲动!可是我们的力量毕竟有限。孙君、江波都是同仁,但身单力薄。
姚:当我们没有权利去制止他们时,只能通过语言,思维,审美和未来的美好描述去影响他们。
我:知识分子,这也是功不可没!由于游客越来越多,有商机了,农民蠢蠢欲动,很多老板还要进去开发,我们劝阻了!中国土地控制严格,地方官的指标就寻思打农村的主意,剥夺农民,这种力量巨大!注定了这场博弈十分惨烈!!他们是以“新农村建设”、“城镇化”、“迁村腾地”、“农民上楼”、“机械化耕作”之类的挡箭牌作为借口,而且偷人养汉还敢于立牌坊!
姚:是的,我们能见到的都是或好或坏的结果,而你们看到了整个的过程,所以更是痛心。其实,电视的力量(媒体)才是可以真的迅速影响他们的——应该在某个频道,专门有介绍全国(世界)各地,特色村落旅游、建设、保护的专题节目,这样的可预知目标,是农民们最想知道的。
我:电视虽然不是唯利是图,但做半小时专题要几十万大洋。农民都出去打工了,在家的老弱麻将为伴。有效觉醒农民保护原生态村落,引导实现绿色幸福,宣传十分必要。我想,如果政府对当下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纠偏,应该是最为有效的形式。
 
2012年8月19日
 
 
 
附:“地菜儿”的来信
 
 
呵呵,《新农村蓝图的撕扯》,拜读了!您的语言形象生动,“鬼子”“汉奸”之说让我一个人对着电脑哑然失笑——说明您心里那个着急呀!乡村发展了,虎视眈眈的人更多,他们不管理念、不论可持续发展,只想在短期内捞一把金、炒一票。
看了堰河、郝堂,感觉前期的其它新农村建设,简直就是花钱破坏环境,多少人真正用心去思考?一阵风的拆除、新建,不伦不类,几乎不亚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催毁度。想要说服那些执政者、设计者,并非易事。好在我们的村镇示范试点,会逐步实现预期目标,并在“富强湖北”政策实施中起到示范作用!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换思想。前几天带着他们进郝堂为什么不留下探讨,私下说实话吧:初次来的几个人只看到了皮毛,言语中相比其他地方,不置可否、不屑一顾,认为从外观上看不到什么新意,虽然我们讲解过一些,但感觉短时间内难以沟通。如果缺乏睿智的思维,认识郝堂村镇发展的内涵,有待以后学习钻研改变观念、制定规则引导工作。
姚江波老师是哪位呢,百度了一下太多同名同姓。觉得他是我们说的精神唯上“小众”圈里的人,他认为“文明程度自动带动垃圾消失”在目前看来是天方夜谭。如果村民不知行合一、不主动配合建设、不思索未来的发展,村落无法向健康方向持续发展,只能昙花一现;完全原始风貌,不做规划、不文明、不卫生、不安全、游客也是住不下去的——浑身臭汗、不洗澡、蹲茅坑、睡一晚上的稻草铺、第二天起来被牛虻、虱子咬的一身红疙瘩.....想想多么恐怖啊!这样看来,姚老师很单纯很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