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诉你们,一切的根源,是因为世人的眼睛,都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实质。
你们所读的书籍,所依据的理论,包括来自西方还是上古,包括许多名流和伟人的著作和言论,虽然看起来文采飞扬,但是许多都是根据表面做文章。他们做起来成功了,看起来顺其自然,而我们去做,却绝无成功之理。
如果你用诸如特色、品牌、文化等等这类模模糊糊可理解但却不知道究竟为何物的东西去解释,那就说明你根本没有弄明白事情的本质。
我国自古以来,生搬硬套的多,灵活变通的少。在古代读书人,死守孔孟教条,在近代生搬硬套西方制度,死学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在现代,生搬硬套西方的企业管理制度,结果处处失败。而无数史学名流,总结的结论,虽然正确,但是无用,无法给我们的民族指明方向。
我们的许多中小企业家,他们非常勤奋非常努力非常辛苦,他们渴望给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给职工们带来更多的福利,他们本身也非常的上进好学,希望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无数所谓的管理学家乘虚而入,他们披着各种漂亮的伪装,顶着各种光环,提出各种或千奇百怪或正统的管理理论,看上去都非常有道理,但是实际上并无用处。
比如说,这些所谓的管理学家说:
领袖需要自信,但是不要自负;
领袖需要倾听其他人的意见,从善如流,但是又需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领袖需要大胆,又需要谨慎;
领袖需要果断,但是不能武断;
领袖要镇定,又要快速反应;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自信与自负,果断与武断,相差只在一线间,而大胆与谨慎,从善如流与坚持己见,则完全相反,这种本事,叫人如何去学习?
又比如,商界名言"领先一步叫先进;领先两步叫先烈",这一步两步的区别在哪里?怎么把握?
如果细节决定成败,但是一个公司的细节千千万万,《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中所举的例子,都是只要一个出问题,那么就可以摧毁整个公司,但是一个公司如此庞大且纷繁复杂,决定成败的那个细节,究竟在哪里?
我们耳熟能详的成功经验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我们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甚至,一种叫做“胆商”的理论出炉,超越智商、情商,而成为成功的主要因素。而以李嘉诚为首的香港众多超级富豪却说:“我们的成功是因为我们胆小,谨慎。”你到底要听谁的?
这些管理学家所举的例子,不外乎是事后诸葛亮,别人成功了便作为正面例子,失败了便作为反面例子,误人不浅。
我曾经研究过不少管理学家的理论,比较值得推荐的是被国人誉为“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的余世维博士,他的理论和经验对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完善,很有帮助。
但是如果你达到余世维博士所说的能力,也只不过是做个中小企业主或者大企业的中层罢了,如果你想成为商界领袖,仅仅达到他所说的水平,万万不可能。
这好比,姚明教你打篮球,你就能达到姚明一样的水平吗?余世维博士以及其他所有的管理学派只能教你一些技巧,但是如果你要成为商业领袖,则必须找到自己成功的内核。
也许你说,我只想做个中小企业主,守住家业,没有那么的雄心壮志。如果时间倒退100年,你的想法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在今天,如果不能够成为商业领袖,那么迟早会被人打败或收编。因为,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现在,国外的各大外资在中国所有行业蠢蠢欲动,要把中国的资源收于囊中。
如果你是个小旅店的老板,如果不思进取,虽然曾经赚了很多钱,但是随着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兴起,你的旅馆将越来越没有生意。
如果你是企业主,雄心万丈,随着企业的增长,你的对手会越来越强大,你的对手也许比你更坚强比你更聪明比你更有资源比你更有背景比你更有手段比你更有经验,你虽然曾经消灭了许多对手,但是在这个最强大的对手面前,你却完全不是对手,你该怎么办?
我并非虚言吓人,中国的许多行业,已经沦为外资的天下。在本世纪初,国外廉价大豆涌入中国,随之无数食用油厂顺势而起,仅仅两三年以后,大豆价格大起大落,绝大多数食用油厂倒闭破产或被收购,今天中国的食用油市场,已经被外资垄断。
在商界,如同运动场一样,只有冠军可以风光无限,笑傲天下,第二名和第三名还可以撑个门面,勉力支撑,从第四名以下,无论你多么努力多么辛苦战胜过多少对手流过多少血出过多少汗,一样是颗粒无收。
我们的许多有理想的读书人,花费巨资到国外去读MBA,学习先进的市场知识和管理知识,岂知道学完回国之后,没有什么用,反而不如土生土长的企业家。我们国内非常渴望建立现在职业经理人,但是偏偏建立不起来。为什么?仅仅是因为中国人贪心和没有诚信那么简单吗?
中国中小企业主的本质与未来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