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玛信息凸显新股高价发行的本质


       朗玛信息头顶上的“光环”堪称“耀眼”,“第二家中止发行公司”、“2012年首家中止发行公司”以及“创业板首家中止发行公司”。自今年1月份首次发行失败之后,市场还在猜测其什么时候重启发行时,没想到朗玛信息早已迫不及待了。

        与当初的八菱科技一样,朗玛信息二次询价同样取得成功,其发行价格最终定格于22.44元。同样是发行被中止,同样是启动二次询价,朗玛信息与八菱科技存在诸多的共同点。其一,均属于“袖珍”发行。八菱科技首发1890万股,朗玛信息为1340万股,均没有超过2000万股的“大关”。其二,二次询价时,均是“打折”甩卖。与宏源证券建议的估值区间下限34.58元相比,朗玛信息22.44元的发行价格“便宜”了35%。八菱科技首次询价时,民生证券认为其“合理”的价值中枢为36.92元,半年之后“被下降”为23.09元。但在市场的质疑声中,八菱科技的价值中枢“被调整”为17.11元。与36.92元相比,发行价格已惨遭“腰斩”并且还向下拐了个弯。其三,即使是“打折”发行,仍然能够满足发行人的融资需求。朗玛信息以22.44元发行,将多“圈”7000万元,八菱科技则多“圈”2000万元以上。

        根据朗玛信息的招股说明书,其“电话对对碰三网融合技术改造项目”等需要融资不超过2.3亿元。因此,即使是朗玛信息在22.44元的价格上再打八折,其募资也超过2.3亿元。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朗玛信息也属于高价发行。

        事实上,朗玛信息今年首次询价时,主承销商宏源证券“建议”的询价区间为34.58-40.97元,对应2010年的市盈率为50.11-59.38倍。尽管与行业相近的拓维信息、二六三等四家上市公司对应的2010年53.02倍的平均市盈率相比处于同等水平,但如果以34.58元的价格发行新股,朗玛信息将超募一倍以上的资金。发行人欲从市场中“圈”走更多的资金,保荐机构欲窃取更多的承销费用的卑鄙心态暴露无遗。

        显然,无论是八菱科技还是朗玛信息,其之所以发行“被中止”,过高的估值无疑是最后的“杀手”。退一步讲,如果八菱科技与朗玛信息首次询价时,均能放低“姿态”与放弃“圈”更多资金的野心,而是以较低的估值来吸引询价机构,两发行人还会启动二次询价吗?

        另一方面,朗玛信息此次22.44元的发行价格,不仅高于所有询价对象报价的加权平均值19.78元和中位值20.00元,也高于基金公司报价的加权平均值20.46元与中位值21.90元。尽管“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对所有询价对象发出邀请”,并且参与报价的询价对象也达到了42家之多,但在累计申购数量9313万股中,实际上只有2211万股的报价不低于22.44元。这说明,更多申购数量的询价机构认为22.44元的价格偏高。然而,发行人与保荐机构采取了就高不就低的定价方式,从而导致了朗玛信息发行价格的虚高。

        八菱科技与朗玛信息的发行“被中止”,使新股高价发行的真相再次被揭穿。为什么新股普遍能以“三高”的面目出现,答案无需笔者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