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在本质上是反历史的,其绝对的主体性决定了它无法通向“历史之客观性”这一“高贵的梦想”(That Noble Dream)。然而,历史却并不反艺术,因为即使艺术的不可靠性已决定了它作为证据是很难成立的,也至少为其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正因如此,李公明断言,当代艺术不仅只是记忆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抵抗遗忘的方式。我想,这应该是他和胡斌策划“公众历史频道——当代历史创作展”的基本定位,也是他们选择艺术家及作品的基本准绳。不消说,这已潜在地赋予了当代艺术某种历史担当。不过,这更像是作为艺术创作之他者的策展人的“后见之明”,甚或说,这就是他们的担当。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真正诉求的显然是历史,而非艺术。
正如历史学家E.H.卡尔所说的,“历史是不断流动的,是不断地被重构的。历史总是活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它不仅指涉过去,更指向现在和未来。”或许,正是历史赋予自身的这种本然性,决定了我们反而无法自觉,甚至麻木于历史。于是,遗忘便成了一种常态,记忆也沦为一种奢侈的行为。卡尔还说,“每一个群体都有扎根于历史的自我价值。”这个自我价值,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今天,更属于明天。正是为了直面现实与未来,我们更需要翻检过去,敞开遮蔽,澄清真相。真相总是那么富有力量!在真相的面前,历史学家也好,艺术家也罢,总显得那么孱弱和卑微。
艺术在本质上是反历史的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