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猪不怕黄浦江


死猪不怕黄浦江

两千多代表还正在选举新一届政府,浙江就漂来两千多头死猪,这不成了明摆着就是在骂人吗?而且是用浙江话骂人。

但这话又说回来了,你浙江是富裕地区,号称中国犹太人聚居之地,现代民间融资的发祥地,也就是当今高利贷的故乡,拥有这么多的社会荣誉,怎么会就把两千多头死猪抛进了黄浦江了呢?

是富得往江里扔猪玩了,还是猪多得看管不过来,自个跳江来沪,认江浙一家亲来着?现在黄浦江边的上海阿拉们该问问了,这死猪满江到底是个啥意思?咱们上海人跟顺江而下的憨厚猪头到底有啥联系?干嘛这样揶揄阿拉呢?

尽管上海人惶恐地盯着满江飘来的猪头,可黄浦江上游的说法到现在仍然是模棱两可,说什么的都有。你看那嘉兴市长的说法就很典型:气候不好,是死了很多小猪;近年养猪的数量巨大,但规模太小,不好管理,小猪容易死亡;耳牌已查到个别养猪户,但还需进一步调查核实;如此似是而非之状,当然尚不能肯定死猪全都是打我们这里出去的,如此等等。

像这种标准的,让人越听越糊涂的语言,也是我们时代的一大特色。就像一根根泥鳅,滑得让你没法抓住要领。莫衷一是早已是各地政府与官方机构遇到公众事件时,所要首先追求的公众效果。只要有事,一定要首先端出这种糊里糊涂的话出来,搞危机公关。

这回乘两会的东风,从浙江赶到上海来观光的这两千多头死猪,居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也没有一位猪的同乡站出来,指认某个猪头归谁所有。你想,都开过两会了,再怎么整,也得有点新气象才对。现在好了,不再是以前那种“死猪不怕开水烫”了,现在改“死猪不怕黄浦江”了。

能够把死去的幼猪扔进黄浦江,而不是拿去赶制烤乳猪,这本身就是一大进步,怪可惜的,干嘛非得要扔掉呢?如果小猪只是得了感冒之类,干嘛要糟蹋掉呢?居然还一扔就是两千多头,专干收购病死猪的猪贩子们都跑到哪里去了?倘若这浙江猪头真没什么大事,那又何必谈虎色变而如临大敌呢?

现代农学从猪头的变异性状入手,得出结论:中国人养猪有9千多年历史了,比欧洲早了至少3千多年。农户散养是为传统,村户养猪是目前中国生猪存栏数的70%以上。中国现在是三个人摊上一头猪,这听上去虽比较闷油,但实际上猪农还是对猪肉卖不出去而犯愁。

我们自以为得计地搞的所谓市场经济,把城市搞成了工地,把市民搞成了麻友,把农村搞成了倒买倒卖的旧货市场,把农户搞成了破坏生态,追求暴利而以身试法的险徒。

农贸市场中,年复一年地掀起一阵阵农产品价格大战,在中药材价格大战的背后,一会儿绿豆,一会儿老姜,一会儿大蒜,一年数度的猪肉,还有见风涨的菜价,反正就是为了整钱而整人。农村人站岗式地站满通往城里的道上,把城里人往死里整。现在是新一代“农村包围城市”,农村的广阔天地,加上人头愚昧仍在继续,于是乎,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终于在食品安全领域整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如此,发生点猪头过市,来埋汰一下城里人的食欲,完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谁让你城里人成天不做事,就知道打麻将玩呢?

不管是猪农直接将猪仔推下河去,还是专干病死猪生意的不法猪贩子没来得及赶往嘉兴收购大量死猪,这才整漏了飘到了大上海来,反正现在国人餐桌上的事情就有这么凶险。弄不好一不小心,当你掀开桌布往下一看,原来下水道里的东西被倒进黄浦江里搓上一搓,直接就能再全端上桌来。够胆儿,你就放开了肚皮,往里面没鼻子没眼地倒灌!

 

老夏

201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