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两会之城镇经济打造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一种属地现象,表现为在投入产出链上具有前向关联、后向关联或水平关联的一系列产业和企业在特定区位上的集聚。产业集群可以产生三大效应:

   

      1、规模经济,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内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直接由产业集群造成的。当特定的产业在一定的区位上集聚时,它的投入流量和产出流量会创造出诱人的商机,带动价值链中相关环节的膨胀,从而孕育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信息市场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使得内在规模经济更加趋于合理。

   

      2、极化效应。产业集群会形成新的增长极,增长极所聚合的产业能量会沿着业务流程扩散,产生扩散效应,形成从高到低的梯度分布。极化效应会造就区域经济中心;会吸引各种要素向中心集中;会造就特定区域的产业结构,形成区域特色。

   

      3、回程效应。地区增长极的形成会促使原来流出的生产要素产生回流现象,产业集群所造成的市场引力,会使资本持有者看到投资机会,由于新崛起的增长极造就的增长空间要比传统增长极更大,这样,资本持有者便会携带有效要素流入新的赢利空间。地区增长极形成的“群”的效应,会给发展中的地区带来反梯度跨越的可能。

   

      对于城镇经济的发展和管理而言,研究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弄清了产业集群的内在机理,可以使城镇经济的发展思路更加明确,政策更有实效性。目前,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当地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小区的建设,但是,不明确产业集群的基本道理,招商引资和小区建设就会非常盲目,永远形成不了新的增长极。

   

      产业集群首先与需求拉动和企业追求溢价效应有关。凡是在特定区位集聚的产业,都是面向一个大规模成长的市场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一定是靠需求拉动的,或者换一句话说,它是靠活跃的贸易形态拉动的。面对活跃的贸易,企业以集群/组团的方式比单独活动更能拿到大的订单,产生溢价效应。否则,单个企业永远只能获得与自己身份相吻合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