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的一句反问


 

“给了一段材料,普通人遇到难题一时无法解决,就纳闷:为什么会这样?然后萧伯纳回应说:为什么不会这样?”今年安徽高考作文题是根据这段材料,自己拟作文题。

萧伯纳是爱尔兰剧作家,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他主张艺术应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他的思想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及尼采的影响,而且还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他主张用渐进的方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萧伯纳逝世于1950112

普通人遇到难题一时无法解决,就纳闷,这是一种常见现象,对常见现象要问为什么,对常见现象要问为什不会这样,都有可能。而有些时候普通人要问的恰恰常常和不普通的人要问的迥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问的是对J这样的结果,前面有哪些因a,b,c,……为什么不会这样,问的却是前面有因a,b,c,……,怎样会产生非J的结果。

结果J是因a,b,c,……的函数,也就是

                      J= F (a,b,c, ……)

询问为什么,就是问F (a,b,c, ……)的构式。

前面有因a,b,c,……,而I是它的函数,也就是

                      I= F(a,b,c, ……)

询问的却是为什么I J.

这里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发问可以问为什么这样,也可以问为什不是这样,多问几个问什么,存在问题的立体形象就悄然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为了多维地将问题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就可以多维地发问。

学会多维地发问,正问,反问,旁问,侧问,上问,下问,前问,后问,不同方位问,……N维问。

为么我国的高考要这样进行?为什么我国的高考不能不这样进行?我国的高考能不能换另外一种形式进行?我国的高考应该换怎样的形式进行?……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人们遇到难题一时无法解决而处于纳闷时,如果能够立刻让自身进入多维发问,纳闷会立即消失,而且随着发问的深入,原来无法解决的问题会迎刃而解。这个奇怪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原来多维发问开始以后,原来遇到的难题J= F (a,b,c, ……) 在多维发问中其架构,其函数形成,会彻底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既然一切昭然若揭,难题不复存在,只需稍稍动手,一切疙瘩,所有结疤,都可以一一化解。

从萧伯纳的一句反问,引出了多维发问,从多维发问,为我们引出了解决难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程序该是:认识难题,多维发问,抓住关键,切入解难。在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世界,难题常常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遇到难题以后无须纳闷,应该认真面对,看清难题,认清难题,而后连续进行多维发问,一般地说,不需几维发问,难题的症结所在已经全部暴露,而后只需抓住关键症结,一刀下去,就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