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第三产业


郎咸平教授认为一国经济重在它的制造业,制造业在、制造业发展环境良好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即使已经将制造业落地到新兴市场地区的美国也在实施将制造业回流国内,制造和设计互相促进,对相关的第三产业发展也助益良多。硅谷最先以芯片制造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之后带动大量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产生了很多互联网公司。
现在台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借以推动经济再次复苏,所谓“三业四化”无不以服务业为核心,被认为多不合理。针对中国大陆投资机会多少的争论也蔓延到如何吸引外资,一些人认为应该引领外资投放到第三产业,认为这一领域前景广阔,同时可能会避免过多的投机性投资。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吗?
显然,第三产业的发展依托随市场变化不定的需求,对某一服务业的需求产生自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但是如果社会综合要素生产率不能显著提高、社会结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条件下,这种需求会有很大的空间吗?
根本从业人员储蓄和消费的组成来看,如果人们没有固定储蓄或者固定储蓄不理想,消费意向就不强烈,在扩大投资、增加就业方面就显得不足。如果一种服务业从业众多,但是根据上述推测,他们的收入就会下降,不过正所谓服务业,人们可以寻找市场需求所在。
那么,投资第三产业就不能起到消化投机性投资的作用,也无法带来对投资机会的扩展。
吸引外资发展第三产业就是将他们的服务业务引领到中国发展,特别是咨询、创意产业。这些产业要么与一国文化、制度、社会自由程度有紧密的联系,要么以其他产业为基础,而且这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保障。外资能够入乡随俗,肯按照某一地区的相关法律行事,必然有利益可逐,但是根据产业特点,未必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而且风牛马不相及的文化价值观念,对这样的产业没有吸引力。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假借自由市场经济环境发展的,中小企业居多,规模效应是产业溢出形成的。从业者根据各自需求通过人员、资金、技术、客户关系等各个方面的穿插引介等方式得到发展,而且围绕市场需求产生的竞争又会使得这些联系变得脆弱,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如果市场需求不是自由市场经济发展而来的,对此服务产业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况且社会自由程度、经济法律环境也会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引领外企投资机会到第三产业也并非明智的选择。
新疆喀什作为西部的经济特区,创办初衷在于吸引外部投资、发展当地经济,也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一环。西部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果根本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它们应该衔接发达国家的市场从而便利自己谋求经济发展,那么喀什显然可以起到这一作用。如果按照外部的要求跟喀什自己的定位,就会对外资产生竞争。
在这一假设之下,便会产生对第三产业的巨大需求,不仅仅是贸易往来,更为重要的是开放、竞争所释放出来的机会,特别可能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当然仅仅是作为一个假设,不过按照上述理论,外部投资、引入发达生产力带动经济发展,必然也会产生对服务业发展的需求。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本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振经济也是如此。如果人们认为无论经济走向繁荣还是面临衰退,都会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和依赖,特别是如果经济面临衰退,服务业容易得到恢复,因为这同样增加了需求。这种错误的认识显然未能从全局、趋势上去把握问题,经济趋紧的情况下,人们会节省开支、更多的事情需要亲力亲为。只有当人们可支配的收入增加,人们才会对服务产生进一步消费的愿望。
根据上述分析,第三产业是政府干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无法直接操作的经济部门,特别是互联网行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此均不能产生效果。不过在基本经济面良好的前提下论及盘活资本存量、增加资本利用率,第三产业是上好的选择。如此一来,可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如果基本经济面有问题,第三产业的反应存在时滞,既不是观察的指标也不能作为救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