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从企业层面、区域层面,还是国家层面,我们提高创新能力,本质上就是知识形成、知识转移、知识运用问题,即信息与知识的3C问题。我国创新的四大问题是:培育各类创新主体;在各领域倡导全面创新;将各类创新结合起来;改变创新机制、创新管理。而针对中国实际,要特别关注个人创新主体和中小企业创新主体。w
孟宪忠坦言,创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的“瓶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56%。创新研究和政策不能泛泛地号召,应该从创新主体细分入手,开展深入的思考。”
引用美国学者阿玛巴尔的理论说,任何领域,个人创新的实现得益于创新三角形结构,即,有内在创新动机,而不仅仅是外在的经济刺激;有专业知识和超出专业知识的广博经验积累;还必须有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方式。而动机显然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中,并非基于经济考虑的原始“激情”,才是创新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缺少创造,首先是因为我们缺少创造激情,我们创造时有太多的短期功利性目的。” 孟宪忠说,现在很多人乃至社会,都只在意外在财富的刺激,“这会引偏创新的方向。创新需要有专业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知识的碰撞,我们从中学就开始高考文理分科,哪来的综合知识?哪来的交叉视角?哪来的创新能力
在总结了众多科学家、艺术家创新主体和创新成功的经验后,发现他们都具有如下七种思维方式,即开放的思维、前瞻的思维、批判的思维、辩证的思维、系统的思维、形象的思维、实践的思维,“我们的思维是封闭、内敛、保守、沉静的思维,是典型的‘隧道思维’,所以改造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是更坚决的任务。”孟宪忠直言,扼杀创新最好的办法就是领导先发言,“我们任何一个会议上,几乎都是领导先发言,领导先发言以后,你们谁还敢发言?
打开电视机,我们所有的电视都在翻拍,所有的导演都在穿越,而且都是穿越到过去。”虽然电影和电视剧只是一个文化现象,但在很多时候,却代表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关注的问题。他举了个例子,全国有2900个主题公园,当然现在90%破产了,但是统计结果显示,这些乐园中有742个三国城、水浒城、唐城、宋城、清明上河图、西游记宫和哪吒宫,基本上没有一个面向未来的主题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