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科学认识论:形成何不将实验主义哲学用于解决其他学科,如社会问题?
(一)牛顿实验主义哲学:休谟人性哲学方法论中不可缺少的借鉴
(二)社会学家的人性与动机研究:原始的人性动机驱动市场体系(从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到霍布斯、洛克、斯密。
“休谟就是主张在人性哲学中采用实验科学方法的最坚决的倡导者和实行者之一” 。用自然主义方法论对其进行解释”。
休谟的雄心就是成为精神科学中的牛顿。作为一个哲学家,休谟是从哲学的普遍性上高度民主概括牛顿实验科学的意义的。
(三)斯密(Adam Smith,1776)与商品经济进步动因-完美的社会物理学
“斯密的哲学观点反映了那个时代(自然科学引致的工业化生产形态的特定认识)的精神,即相信自然界有牛顿式的秩序——一个机械论者的宇宙,其和谐与有利于人的结构证明了造物主指挥与善意(一种宿命观)” 。亚当 斯密(Adam Smith)认为自然科学大发现既然证明了工业化真理,那么,既然是上帝的善意,完全可借用来创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实验主义维理思思维、实证主义进化论到反实证思潮:挑战居主流的自然哲学方法论失之交臂
(一)从实验方法的维理思维到实证主义进化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框架新特点
1、实验主义维理思思维到康德主义唯心传统
维理思维对边际主义学者的影响。经济理论的奥地利学派边际主义学者的思维受到自然主义实验哲学方法论的影响。边际学者的价值研究是建立在对社会人性心理效用的分析的视角上采用实验哲学进行。
他们对这一普遍认识进行了物理细分与剖析,进而基于人的第一层次的饮食温饱等经济生存需求作为解刨内容,这样,实验主义的科学方法就吻合了自然主义方法论,即,以“原始性”人的动机、需求与激情作为分析事物的维理基础。而这种自然哲学认识论的机械性原始框架在用于大工业化商品经济的效率上,把人作为原始性的兽性的人(因为撇清了人性善意与仁慈,将其作为上帝的品质,与人无关)。那么,原始人的动机与兽性(优雅的)则是建立在实验主义维理思维的基础上,被认为:社会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动因。
所以,在后来西方延续中的各种哲学思维与思潮,很多承接了受工业化发展局限于自然科学主流方法论的挚肘中,他们撇清人性的仁慈、道德情操及人文精神内容,认为,原始性是创造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动因。
2、主观价值规范的动因——康德唯心主义哲学传统
主观价值论的哲学承源。主观价值论的发现者之一卡尔 门格尔(Andreas Menger.,1871)和杰文斯(Grimsby Jevons,1871)几乎分别同时出版了《国民经济学原理》与《政治经济学原理》。在约翰 斯图亚特 穆勒(John Stuart Mill,1848)的理论及其自由主义倾向的排他性蔓延的环境下边际主义大师门的理论却与康德唯心主义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门格尔所在的德国有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同时并存与之竞争的康德唯心论哲学的强大传统。这种哲学与主观价值理论之间有着某种亲缘关系,后者从人类的心灵的状态中推出经济价值。康德哲学所产生的思想环境鼓励了主观价值论的发展,不管阐明这种理论的经济学家是不是完全的康德主义分子”。 。
虽然主观价值论的思想从根源上来源于边沁主义传统与戈森定律的完整分析,但是门格尔(Andreas Menger,1871.)从康德唯心论的强大哲学中得到了思想的暗示。门格尔一反价值分析的历史传统,完全忽视对物理学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考虑,而在心理抽象上发挥了他的思想,提出了他的主观价值论。
(二)实证主义哲学进化论:人文思潮复兴失之交臂
18、19世纪最大的成就则是宇宙物质不灭和自然进化的观点。从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Laplace,1749-1827)的天体演化论,到笛卡尔(Descartes René)、赫尔姆霍茨(Helmholtz,1821—1894)、路太 迈尔(MeyLe,)等人物理、化学中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从查理 赖尔(Charles Lyell ,1875)的地质进化学说到拉马克、贝尔的动植物进化论,以至于最后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完成的从自然界到人类进化的伟大学说标志着自然科学在各个学科领域中产生的影响占据了主导地位。
1、实证进化人文思潮的繁荣。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进化论的观点将文化发展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研究推向繁荣的不能不首推19世纪早期文化人类学家德国的阿道夫 巴斯蒂安(Adolf Bastian)和英国爱德华 泰勒(E D Telay)。巴斯蒂安(Adolf Bastian)1860年出版的《历史上的人》“尽管写得拙劣、紊乱和模糊不清,但他却在千头万绪中揭示了人类心理发展及智力的进步对其文化环境的依赖性,特别是在他后来出版的关于古代民族史的著作中,更直接揭示了人类精神的发展及‘民族观念’的形成与民族抵御文化特质的相关性”。泰勒(E D Telay,1911)也是这样,在他的《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深刻地描述了文化进化与人类精神发展的关系。他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装饰、工具和武器,都有特殊的婚姻制度和财产制度,都有特殊的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一生。其文明特征与文化环境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文化是不断进化的,人的精神、思想意识也是不断发展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随着人类进化而改变,总有某些文化被保留下来,如礼仪、风俗、宗教观念等”。泰勒(E D Telay)认为,这些遗留文化并不是毫无价值的,而是十分合乎逻辑地影响人的精神发展,而且常常是原始人宗教信仰的基础。
2、实证进化主义与人文思潮复兴失之交臂。也就是在泰勒(E D Telay)发表了《原始文化》的同一年,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71)出版了《人类的由来》(The Descent of Man)这部光辉著作,指出了尽管人类文明生活是多方面地受自然选择作用的,但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他有这段记载:
“我深深感到,一些财产的占有、一个固定的住所、许多家族结合在一个首领之下,是文明所由开始的不可缺少的一些条件”;“人的道德本性所以达到今日的标准,部分是由于他的心理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和由此而来的公众舆论的日趋正确合理,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他们的各种同情心,通过习惯、效仿、教导和反省等多方面的影响,变得更为温柔、更为普及”“直到长期而持续的文化已经把人提高之后,才在人的心理上出现。” 。
这样的观点不仅见于人类学家的著作中,也同样见于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著作中。例如英国斯宾塞(Spenser)《社会学原理》、《叙述社会学》等著作就是这样。当他们把个人心理看做是人的机体适应外部环境的产物时,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意识和个人心理是依赖于一个社会文化环境的。正因为第一阶段的社会与自然的运动的特点,人的活动来源于自然的科学认识、那么有了文化世界的发展,人的意识来源于一个社会文化环境。
整个18、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就都说明宇宙间的物质和能量是不灭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进化的。这种观点不仅是18、19世纪西方自然科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而且影响到社会科学的发展,影响到关于人类心理与文化的研究。 。
(二)实证主义哲学进化论影响:社会经济制度分析视角的再次更迭
1、实证主义哲学进化论影响社会科学研究。真正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及进化思想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来的,则是法国的孔德(Comde.)。他继承了圣西门(St Simon, 1760—1825)关于人类知识的发展经历神学、形而上学和科学三个阶段的学说。所以,他们认为“用自然科学取得的成果研究社会学等各个领域方面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最高级阶段。这样不仅把自然科学的成就引进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而且第一次以此建立了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进化论”。到19世纪下半叶,这种方法论不仅成了社会科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而且形成了一个关于人类心理与文化研究以及整个社会科学的进化论的古典学派。
2、物理均衡观念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社会科学受制于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的成就,没有自己的方法论,所以也就失去了对价值研究的指导作用。在边际革命如火如荼之时,杰文斯(Grimsby Jevons,1835-1882)与门格尔(Andreas Menger.,1840-1892)主观价值为基础的的边际效用论同莱昻 瓦尔拉斯(Walras ,1858-1873)的著作实现了融合,并且用数学方法使价值分析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实现了经济均衡分析。均衡分析本质上已经不具有了价值研究的抽象性的特征,这样一来,价值本质的研究已经改头换面,形成了彻头彻尾以价格论为核心而非以价值抽象为核心的经济均衡理论。
莱昻 瓦尔拉斯(Walras)在他的著作《纯粹经济学要意》中提出了他的一般均衡理论。瓦尔拉斯的一般价值理论以构建方程组的形式表现出来,将产品市场与生产性服务市场区分开来。整个方程组应用了需求方程组、成本方程组、生产性服务方程组、技术替代方程组加以联结。瓦尔拉斯还不断地修订与扩展他的体系,将消费者效用均衡的分析扩展到储蓄与货币,保持他的体系在形式上的对称性。
3、自然哲学方法论指导的后果:工具化的经济制度与发展驱动被打造.
随着物理学与数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理论研究开始的销声匿迹。物理学与数学的发展在价格理论研究的应用逐渐开始变得明朗化与普遍化。在以后的欧洲大陆由于瓦尔拉斯在洛桑建立的数学和一般均衡经济学使他获得了洛桑学派奠基人的地位。
由于自然科学方法论,特别是“物理与数学领域不断取得的辉煌成就,被坚信在社会问题的把握上具有同样科学性” ,所以作为科学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到社会与人的研究中来,这样就使它的形而上学的错误逐渐以科学的身份堂而皇之地指导了社会问题的研究、人性问题的研究。价值理论研究失去了社会科学自身规律的指导,逐渐被价格研究所取代。在以后的价格研究中市场条件下的商品、要素、企业、产业及整体经济等都代之以物理学均衡分析的思维。
4、人的物理学建立起的价格体系及经济制度体系:价值的社会学销声匿迹100年
西方传统的古典哲学思维方式表现出宿命性、机械性、存在主义客观性、主客二分等特点。所以在自然科学取得巨大成就以后,将绝对的自然理性推上了统帅宇宙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思维方式无疑也表现在对西方基本问题价值理论研究的指导上。如果它是对的,那么作为科学的理论知道价值理论在整个社会学历史上是逐渐丰富而雄厚的,并且作为经济学最基础的理论无疑会指导所有经济学研究与社会的经济活动,当然首先是指导价格理论的发展。但是恰恰相反,价值研究在边际革命以后以物理、数学方法为代表自然主义哲学价值观与方法论为所谓的“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后,它开始匿迹,而作为价值表现形式的市场价格研究一直扮演了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角,而价格研究的经济学者从来没有清楚而正确地说明它的基础,即价值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指导价格的?这样也就不存在价值论作为价格研究基石的问题了。但是自然主义哲学方法论对价值研究的指导偏偏未能做到这一点。这样,价值理论的研究自此在历史中销声了100年。
三、反实证思潮的尝试最终未取得突破:社会发展的认识论体系的自然哲学至酷未能突破,人类品尝工业化恶果。
(一)人文社会哲学尝试摆脱实证哲学束缚
反实证主义思潮。人文社会科学中与人性关系最密切的,或者说可以作为人性科学的最基本内容的是逻辑、伦理学、美学和政治学。
因为这些学科是直接以人本身为研究对象的。正是由于19世纪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心理和文化发展上存在着直线进化和简单类比的自然主义、经验实在论的倾向,特别是存在着忽视个人心理发展中复杂的一面,因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西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掀起了一个反实证主义-进化论的思潮。
20世纪的初期,则主要表现为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实用主义、生命哲学、直觉主义等非理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家对实证主义——进化论的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批判运动。他们认为,社会科学主要是研究人及人的行为,而人是又七情六欲的、有思想、有意志、受精神生活支配的,因此,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实证的方法去研究人及人的行为,而应该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给予说明。在这些哲学社会科学流派中,狄尔泰(Wilhelm Dilthey, 1833-1911)的“精神科学”和李凯尔的“文化科学”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反实证明主义——进化论的浪潮中。弗洛伊德主义者、存在主义者、现象学社会学派、符号互动论者、法兰克福学派以及文化人类学领域里的族体心理学派已经发展起来,掀起反对自然主义社会科学家用实证主义、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心理和文化的运动。但是,受到科学主流思维及其方法限制,其框架及方法很多循环于自然实验主义及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范畴,而未能形成如意大利复兴运动中如文学、艺术及绘画流派上的根本性突破。
(二)尝试摆脱自然主义的束缚。
1964年马尔库塞(Marcuse,1964)与帕森斯(Pasons,1964)在西德纪念马克斯 韦伯(MaxWeber,1864-1920)诞生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论战,而且全面地“批判了后工业社会文化制度对人性的扼杀及对人的价值毁灭。他们的中心思想转向了个人,转向了心理,试图用的存在和心理衡量各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否有合理性,是否真有价值,如存在主义者、法兰克弗学派”;同时也试图用个人心理和行为解释社会文化现象的起源和发展,如族体心理学派。
从个人的存在、需要、心理研究人性存在于精神世界的价值,无疑是有局限性的,特别是从人的变态心理、非理性的自我存在及人的生物本能出发,更不能确切地解释文化的价值和功能。但是我们从中仍然可以看到合理成分。
“其他如族体心理学派玛格丽特 米德通过幼儿喂养、教育方法、以及成人穿走路、说话等行为方式,研究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价值和功能,对我们认识民族文化在人性价值意识中的存在也是有启发的”。
存在主义者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我们不仅可以从他们与结构功能主义者论战中看到人的欲望、要求、动机及整个精神世界的复杂性,而且从他们对现代文化的彻底批判中也可看到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怎样丧失理性精神,从而造成了价值意识的危机。
(摘录:赵渤 著 :《人为价值论纲:价值运行原理与企业价值运行机制》,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三、四章简要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