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油菜花 做出大文章


 

小小油菜花 做出大文章

———汉阴发展旅游产业述评

王 涛

 

    这几天,涧池镇花果村兴办农家乐的刘泽平忙得乐不可支:准备乘旅游大巴返回西安的二三十名游客,游兴未尽地请他从房前屋后的树上再摘些枇杷好带回家,屋里又传来从上海来的自驾游车队已驶进村口的电话。开春以来,一辆辆旅游大巴和自驾游车队穿梭在汉阴城乡,全县宾馆、饭店和400多家农家乐常常爆满,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景象。
    花为媒:办一节兴百业
    当云南罗平等地因举办油菜花节而闻名于世并为当地带来滚滚财源时,拥有十余万亩油菜的汉阴县的决策者再也按捺不住了。
    人多地少,资源短缺,这是摆在汉阴执政者面前的发展难题。以花为媒,整合资源,让漫山遍野迎春盛开的油菜花枝头生金,延伸产业链,发展旅游业,拉动农特产品开发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带动三大产业突破发展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这是汉阴县委、县政府决定自2006年开始举办油菜花节的初衷和动因。
    “县小但要敢为天下先。只要敢干,会干,巧干,小小油菜花一定能做出大文章。”这是县委书记邵向农在首届油菜花节动员大会上的“动员令”,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那样掷地有声。连续三年的实践证明,作为我省每年最早的生态旅游节,汉阴举办油菜花节的决策是睿智的。2006年国家旅游局授予汉阴“月河油菜花乡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荣誉,2007年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的亚洲会展节事财富论坛暨中国节庆产业年会上,汉阴油菜花节被评为“中国十大花卉类节庆”之一。汉阴开始信心百倍地打造陕南旅游的新品牌。
    西康铁路、西汉高速公路相继开通,境内公路全面提等改造,原先“藏在深山人未识”的花海农家、园林县城和纯朴民风成了他人眼中的“天然氧吧”、人间仙境和世外桃源,吸引着东西南北的人们蜂拥而来,汉阴渐成为周边大中城市乃至更远地区人们休闲度假的目的地。不仅县内各景区人头攒动,乡间路边庭院也常游客盈门。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汉阴旅游休闲的游客成大幅攀升态势,今年游客已达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3500万元。全县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37.4%,比3年前增长17.9个百分点。
    笑迎八方客,广招天下商,这是汉阴发展旅游业的又一目的。每年油菜花节的招商引资洽谈会都有不俗收获,3年共签约引进资金6亿元,涉及全县各个领域。相继签约兴建的成林油脂化工有限公司、秦农养殖有限公司、圣桑科技有限公司和秦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涉农企业,成为陕南突破发展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今年又与日本东海株式会社签定合作协议,合资打造西北最大的魔芋食品加工企业。汉阴正成为外来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洼地。
    伴随着汉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享有盛誉的汉阴特色农产品如富硒粮油、土特产品等,开始走出千百年来粗放生产自给自足的狭小天地,步入规范化、专业化大生产,并跻身国内外大市场。农产品加工、矿产能源、建材交通、房地产等产业和社会事业竟相迸发出空前的发展活力。
    文化强:从搭台到唱戏
    省文联副主席肖云儒说:只要走进汉阴,无论是典雅的县城,还是恬静的乡村,无论是古朴的建筑,还是人们的举手投足,都会让你感到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汉阴的决策者们有一共识:汉阴最大的资源是人的资源,做好“人”的文章,就能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就能创造一切发展的奇迹。决策者们深深懂得: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打造特色文化,让文化从幕后搭台走到前台唱戏,是发展特色旅游的关键。文化建设上的大手笔,不仅让城乡群众享受到与经济建设比翼齐飞的文化建设成果,也每一个亲临汉阴的游客都无不感叹这方水土文化底蕴的深厚和独具特色的魅力。
    沉睡百年的“三沈”人文资源得以开发,许多游客不远千里前来汉阴,参观三沈纪念馆,感受一代文化大师的风采,领略中华文化一门三杰的奇观。两合崖宗教民俗景区、龙寨沟奇石景区、观音河水库风景区和凤凰山森林公园都抹上了厚厚的文化亮色。就连名不见经传的沙沟水库也借助毗邻兴建的几条高速公路优势,被西安一家颇具实力的旅游公司看中,精心嫁接盛唐文化,斥资打造凤凰欢乐谷。
    汉阴自编自演的腊花戏《娶亲》在首届油菜花节精彩亮相后,在中国滨洲·博兴小戏艺术节上荣获二等奖,并获得了保护和挖掘稀有剧种奖。作为一出反映陕南农村迎娶新娘习俗的地方小戏,通过娶亲过程引发的矛盾冲突和民风民俗的展现,生动再现了陕南农村近年来生活条件变化引发的两代人观念上的深刻变化。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姚欣说:“一个贫困小县的业余演出队能有这么精彩的演出,让人感到既惊喜又意外。从《娶亲》小戏的演出,我们看到了中国地方小戏的希望和未来。”
    不只是小戏,也不只是汉阴乡村流行的汉调二黄、花鼓戏和全国独树一帜的皮影戏,最憾人心魄的还是三届油菜花节的大型开幕式文艺演出及其系列文化活动。《油菜花儿开》《欢迎您到汉阴来》《美丽的龙寨沟》《汉阴我为你喝彩》等一首首词曲优美的自创歌曲唱红汉阴城乡,并不胫而走流传到省内外。汉阴良好的内外在形象借助广大游客的口碑,远播到四面八方。
    一片青山绿水,养育了一方能歌善舞的儿女。县文艺中心挖掘乡土文化素材,自编自导自演的音乐快板舞《三沈故里菜花香》和大型组舞《栽油菜》、《踏春》、《打连枷》、《榨油庆丰收》、《山村风景———插秧、采桑叶、打谷子》、《水泥路修到院坝边》等歌舞、小品、小戏新颖独特,令人百看不厌。省市领导和有关专家感慨说;若不是耳闻目睹,很难相信一个小县能有这么大的文化气魄!
    其实,更让人惊异的还有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以及从中体现出的汉阴干群凝心聚力的人文风采和奋勇争先的精神追求。在“三沈”之乡和“将军故里”,爱习文弄墨者比比皆是,不仅书画展、楹联展、摄影展和征文赛等时常举办,为满足广大游客的热情参与,歌手赛、登山赛、垂钓赛、乒乓赛和自行车拉力赛等赛事连连。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品位追求,正在形成时代的新风俗。
    市场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汉阴举办油菜花节搭建起来的旅游发展平台,不仅聚集了人气,鼓舞了士气,也制造了巨大的商机。连续两届油菜花节成功举办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第三届汉阴油菜花节吸引了中国驰名商标、希望工程战略合作伙伴———浙江好运木业有限公司前来冠名赞助,十多个单项活动主办权和宣传广告及指定用品也都推向了市场,吸引了贵州茅台集团、蒙牛乳业集团、汉阴房地产开发公司、秦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30余家省内外知名企业竞相冠名或赞助。
    通过对冠名权和经营权的市场化运作,今年油菜花节通过市场运作筹集资金逾60万元。县长杜凤军说:“这只是小试牛刀,只是我们探索专题节庆活动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有益尝试,还要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生态观光旅游的突破发展。”
随着我市境内几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复线的修建,安康作为我国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日益凸显。素称安康“白菜心”的汉阴,正加紧谋划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年该县紧随油菜花节之后举办的“三月三”传统庙会曁物资交流会盛况空前,吸引了十几个省的客商和周边几个县区的游客,仅举办权竞拍所得40万元,已让人们看到了汉阴借助旅游业的蓬勃兴起,趁势打造我市小商品集散中心的良好前景。
    旅游业的兴起虽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但好的发展思路、方法和方式能大大加速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汉阴,政府只是高起点做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捆绑项目搞好旅游景区周边的路、林、水、电、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餐饮、交通、特产开发等相关产业的规范引导,县内各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则拱手让给了市场。从目前看来,这一思路和做法不仅可行,而且切实有效;不仅为科学发展做了注脚,为陕南突破发展破了题,而且使我们看到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正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
(作者单位:汉阴县委宣传部;潘世东转载于安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