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那一日(5):晚餐
2014年8月6日。
返回到洛那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有些遗憾,要是时间还早点的话,应该在村子里多走走的。
小杨的老母已经为晚餐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蔬菜和野生菌都已经摘洗好了。接着,小杨和朋友做了简单分工,几个人处理刚刚捞回来的鱼,几个人上山去摘蜂盘,小杨和他爱人负责炒菜。
小杨是个能干的多面手,他在外面风风火火,有江湖壮士的豪情,而在家里又是个孝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慈爱的父亲。难得的是,这样一个江湖汉子,居然炒得一手好菜。不一会功夫,桌上已经摆上了十几个菜。我一再劝说他不要再弄了,弄多了吃不完。他总是说,不好意思,穷乡僻壤没什么好东西来招待客人。他实在太客气,弄得我们实在很不好意思。
蜂盘弄回来了,我坚决要求不弄了。一来,加工蜂盘很是费神,而光线不好弄起来更是麻烦;再一个,对于吃这种东西我还是心有余悸。小杨勉强同意不弄了,却又坚持一定要我们带回去。云南贵州一带都有吃蜂蛹的习惯,将野蜂盘摘回来,油炸之后下酒。蜂盘是早就看好了的,天黑之后去摘似乎要安全一些。几位兄弟那天有好运气,在摘蜂盘的路上,居然采到一大只鸡枞。那鸡枞帽子有两个手掌那么大,根茎更是有一尺多长。就那么一只鸡枞就可以做一锅汤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那么肥壮那么漂亮的鸡枞。看雨燕兴致勃勃地拍照,小杨坚持要我们将它带回来。
正吃饭喝酒,小杨忽然离开酒席,上楼去了。回来后他说,他母亲前些天捡了一些灵芝,希望我带回去泡酒喝。我一再推辞,犟不过他的满腔热情,只能接受。过一会儿,小杨妈妈走过来,将那一袋子灵芝又拎到楼上,下来时带来另外一个袋子。我正在纳闷,杨妈妈说,先前那一袋灵芝是在桉树地里捡的,质量不是很好,不适合送人。现在这一代是自己刚刚从山上捡的,质量好一些。
我接触的壮族朋友,大多温文尔雅,他们喝酒也是这样。慢慢喝着,慢慢说着,相互之间轮流敬酒,但大多是浅尝辄止。他们说干杯,但很少大口喝。小杨说,喝酒只是个意思,能喝就多喝,不能喝酒少喝。所以,喝了几个小时,大概也就只喝了三四两。喝到了微醺的感觉,其实是一种很好的状态。
小杨一再劝我们晚上留下来,但实在不方便,我们还是坚持离开。
夜里十一点多,我们驱车离开洛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