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社会是静才是真正的和谐美!


 现代化的社会是静才是真正的和谐美!

-----一位朋友从欧洲旅游回来竟然产生出了运动疲劳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遇到一位朋友,她显得很憔悴;我问她最近咋的啦。她竟然说是到欧洲旅游去了,所以相当疲劳;自然也就显得憔悴。她说这次到欧洲去,才知道喜欢动的是中国人;尤其是今天有钱的中国人,更是把动作为炫耀的资本。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全世界不仅有中国人的生意触角,更是中国人旅游的脚印处。她说看到欧洲人,他(她)们竟然在现代化的今天却追求起了‘慢’生活;所以中国人认为“动是一种美”,因此今天的中国社会几乎没有中国人愿意‘静下来’;而欧洲人却认为“静是一种美”,所以欧洲人竟然普遍追求起了现代化的‘慢’生活;这就是今天西方国家到处是‘静’的美。

我们知道中国社会经历过‘动’的年代,如文化大革命中的全国大串联;这全国到处都是“动”。要知道当年“动”的可只是学生,因为全国的工农兵都是没有动的。然而即使如此,这“动”使得全国到处乱哄哄的。当年我还是孩子,自然也喜欢这到处“动”;因为我们随便到哪里去吃饭或坐什么车都不要钱,所以我们也是相当高兴地这样“动”。

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动”,我们今天竟然真的羡慕“静”了;如我们住的这地方,竟然二十小时都是闹的;这能叫我们“静”下来吗?于是我想起了回农村居住,可一条高速公路就横在家门口的上方;日夜这高速公路就没有“静”过。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农村竟然连空气也没有城市好了,我们还能在农村里“静”下来吗?

是啊!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太多的“动”,如上山下乡是不是“动”;而我们参加工作后刚好是“静”下来了,结果遇到大下岗运动这个“动”;竟然使我们从此以后就没有安静的生活了。因为我们不带一分钱的全民资源而自谋出路,我们还能“静”下来吗?到我们心力交瘁而想要“静”的时候,我们居住的周围却叫你“静”不下来;今天不是这里新盖楼房,明天就是那里公路改造。在这“每天不一样”的社会,我们想要“静”却真的比登天还难;就比如说我们门前的公路,当年是双向单车道;结果改造成为了双向四车道。可没有几年,这公路又改造了;这次改造成为了双向六车道。可是前几年这公路又改造了,改造成为了双向八车道。这每次改造可不是如同拉链那么容易,改造就是拥堵;即使是走路,这改造也是影响很大。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缩写,几乎每天都会想出新方法来折腾;因为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发明了一个定律,那就是折腾才是生产力。折腾的越大则生产力越高,所以我们社会才开始了全社会与全民的共同折腾;这也是我们这里周围不断出现建筑工程,而小区内不少家庭也不断装修的现实。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你到哪里去能静下来呀。更重要的是越是动的社会,生活中烦心的事也就越多;所以到今天的中国人没有人能让自己烦心的事慢慢地或静静地沉淀下来,相反却是每天激增烦心的事而不断振荡它;这就是今天的中国人永远是乱糟糟的心情。

我们知道动有动的魅力,静也有静的魅力。所以动与静不断发展为和谐,也是人生的一种韵律。即使是养生的方式也是这两种,动养与静养。而生理健康的哲学早就告诉我们,动养是为了健体;静养是为了健心。更重要的是,健心又往往比健体更重要。所以大家都说,人到晚年一定要更加注重保持心灵的平静。然而在我们今天这到处的急功近利现实情况下,任何人的心都难得有平静。这就是今天中国人的痛苦,也是越来越多钱的中国人却越来越不快乐的原因;因为我们社会刚好整个缺少“静”的环境,所以只“动”不“静”的中国人不可能幸福。

然而今天的中国社会是“动起来”容易,而“静下来”却越来越难了;首先任何地方只要一“静下来”,肯定是经济萧条;于是绝大多数人急忙赶快“往外面”“动”,因为这成为了我们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的普遍规律。在这样的比着“动”的社会,到处想方设法搞大动作而叫外人来这里“动”;在这样的“动”的驱动下,今天的人就是想“静”都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