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对数果


一因对数果
喻建国
一因对数果,一果也对数因,真要讲因果,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很多人都误以为一因对一果,实际上绝不是那么回事儿,复杂着呢。
因是一种存在,由于这一存在成立导致另一存在相应产生,这两个存在就形成了一种因果关系。由佛教的缘起轮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因果律指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因,也可能成为果,没有绝对的因,也没有绝对的果。佛教所讲的因,有时与缘并用但又有一些区分,佛教否认了世间万物独立演化交织的因果,而是将所有的因果与业力串联使客观世界依附于众生化现。
在一般人的认识中,因是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或内在原因。对因的深入认识:因果关系是不同存在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前后关系的反映,在前的存在是因,跟着出现的存在是果
人们在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探查后发现,一个存在的出现可以导致若干个其他存在跟踪而至,也就是说,一因可以导致若干个果。并且这还是普遍的。就拿最明显的一因对一果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看,确实种瓜可以获得瓜,但是还可以获得其它的存在,比如种瓜的土地土质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可以肯定地说,每一次种瓜以后的变化是完全不一样的。随着人们科学视野的不断开阔,人们发现一因多果是普遍现象。
人们所认识的一因一果,实乃一因一主果附多次果。在对多次果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就视作一因一果。在人们考虑问题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多次果的忽略渐渐地变得很难忽略。在科学研究时,这更是来不得半点马虎,而且还可以这样看,科学研究就是要深入而广泛探研一因所形成的多次果,并由此衍生出其他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发现。
社会上的能者,究其所能,就是这些能者善于看出一因多果,尤其是看出一因多次果,从而就可以在一因之后大做文章,在多次果中找出需要的果,捧在手中,并使之成宝。一因之后可以朝高处看,高处有高果;一因之后也可以向潜在之处寻觅,那儿会有潜果。高果和潜果是普遍存在的,绝对无需质疑,只怕没有眼睛。
人若要想成才,那就在自己的身旁开始,抓住一因,往上看,往下看,往无限远处望,往无穷深处寻,由此一因,总有无限果,看你怎么摘,瞧你如何採。可以把摘来的果和採来的果排成任意一个形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你已经就这样成功了。你还可以从新摘来的果或是从新採来的果中挑出一个果子,让这一个果子成为一个新因,而后绕着它,再来一番运作。完全可以想象,这样的发展绝对将使别人咋舌惊叹。
我在这里找到一条因果的新通道,如果有人沿着这条道路走一下,肯定收获将是满满的。